第137章 大案 朱三太子261

  在胤禩期盼且隐晦的目光下,康熙只处置了犯蠢的官员,革职查办一大批,抄家充公的事交给胤禛来办。

  死死的压住上扬的嘴角,胤祚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是康熙,用自己人抄自己人的手段逼迫老四不得不走向四不靠的孤臣之路,看来内心里很是介意之前胤禛装病甩锅的事,人老了小孩子心性突显,有意思极了。

  胤禛跪下接旨,有苦说不出只能生生的咽下,唯一希望太子能明事理,不要迁怒于他。

  虽然没能达成重创太子的目的,羽翼一点点被皇阿玛剪除的滋味想必不会好受,胤禩暗地里得意的笑,这种事情还会频频发生,一点点消磨掉皇阿玛对太子的父子情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只需要一根稻草就能轻易压垮不可一世的太子,走着瞧。

  一场戏看下来神清气爽,胤祚溜达到街上买了一些点心带回府。

  “总算结束了。”太子长出一口气,倒在塌上闭目沉思,“好个老八,真有一套,明着不行暗着来。”

  “老四。”太子都不知道该用何种心态面对这个靠过来的兄弟,“明哲保身学得一套一套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解决库银失窃案,加急折子送到康熙面前,‘朱三太子’四个字刺痛双目,眼底满是阴翳之色。

  原本计划好的南巡暂时搁浅,早朝之上对于反清复明的势力,康熙问及百官,“尔等可有对策?”屡屡传出风声,抓到的全是冒名顶替的骗子,朱三太子几个字像阴魂一样挥之不去,煎熬着内心烦躁的想杀人。

  太子出列说着套话:“人得尽快捉拿归案。”巧妙的朝老四递去一眼。

  车轱辘话康熙这些年听来听去早腻了,手一抬止了太子没营养的后话。

  “胤祚,你来说。”康熙将打哈欠的臭小子提溜出来。

  胤祚诧异的是这么快朱三太子就冒头了?历史的轨迹差不多来了次前所未有的大飘移。

  “臣附议,太子所言极是。”这种事情讨论不出个所以然,康熙本就有除之而后快的决心,不赶紧派人去查证,摆在朝堂之上来言说,康熙莫不是急糊涂了?胤祚以不参合为底线,谁爱沾手谁顶上,大老远跑外地不适合现下养孩子的他。

  宁郡王破天荒首次赞同太子的提议,引得众多大臣争相打量,都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有点不太正常。

  “儿臣愿意前往捉拿朱三太子归案。”胤禔跳出来主动请缨。

  康熙看了眼太子,又转到胤祚身上,见其低头不言便知又躲懒,最后敲定:“胤禩一同前去尽快荡平反贼。”

  胤禩欣喜若狂,出列跪下领旨,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皇阿玛终于重新重用他了,是个好的开端,同老大相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太子脸色瞬变,下朝后恨铁不成钢的朝老四甩出一记眼刀:“看看老大,再瞧瞧你自己!”连送到面前的机会都不知道抢,病好了难道把脑子烧没了?

  胤禛的解释是:“老六无动于衷,必不是好事。”身体才刚好没多久,长途跋涉前往查案铁定吃不消,皇阿玛都指了老大、老八前往,此事抢也没用。

  “你看他!”太子震惊一脸,“老六在躲懒,这点要是还看不出来,我留你在身边又有什么用。”白吃饱不干活的人最心烦。

  胤禛忍着隐怒道:“皇阿玛准备南巡。”机会有得是。

  “罢了,你爱怎样就怎样。”太子干脆甩手,使唤不动又有小心思,他更喜欢听话的,“十三不小了,办事能力也有。”

  胤禛袖中的手紧握成拳,没有应太子的话,好不容易拉拢的十三弟,太子张口就要过去,他成了负责给太子调、教人手的奴才,实在是欺人太甚!

  太子可不管老四是何心情,反正他就要一个听话的人,正好老四培养出的老十三看着有几分本事,不用白不用。

  胤祚看了一眼远处的太子和老四,收回视线出宫。

  已经对老四不耐烦的太子,两人之间的裂痕会逐步拉大,只要在适当的机会添一把火,说不定真能看到老四设计陷害除掉太子的大戏。

  目前九子夺嫡的实际人数没有那么多,老大、老八不受康熙喜欢,又因老八生母的问题打从心底排不上号,无论老八再聪明做事再得宜,都不会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

  由于夺位的局势已经浮出水面,以康熙敏锐的洞察力不可能看不清,胤祚心道,“这次的南巡怕是有大坑。”最后到底埋了谁真说不准。

  胤祚打定主意不去踩雷区,韬光养晦就得窝着,留在京中避开风浪。

  所谓朱三太子仅是一种通称,不一定指谁,之前破获相同的案件数不胜数。

  胤祚记忆中好像抓到了人,正史上写是康熙四十七年的事,如今才四十一年,事情提前发生将会有更多的未知要面对。

  时隔五日康熙在早朝之上宣布南巡,“胤祚留京监理朝政。”其他阿哥都带去。

  太子虽然心中不喜,碍于皇阿玛金口玉言,圣旨一下再无转圜的余地,担心老六尝到大权在握的甜头后野心更加高涨。

  胤祉、胤祺对视一眼,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俩还是退避三舍为妙,免得伤及池鱼。

  胤禛内心没来由的一片平静,猜到老六不可能随行南巡,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监国而已又不是一遭取代了太子之位,太子看似不急,他又何必咸吃萝卜淡操心。

  胤禔、胤禩赶在大部队出发前三天抵京,成功的将真正的朱三太子捉拿归案,连同一家老小押解进京。

  康熙见了改名换姓的朱三太子王土元,已是七十岁的老人,跪在面前自述。

  “小人原名朱慈焕,一路逃亡到凤阳隐姓埋名,曾出家一段时日,后娶妻迁居山东,以教书为生。”老者颤颤巍巍答道,为保家人平安,宁愿舍了自身去赴死。

  康熙得知之所以王土元暴露是因饮酒误事,被租屋的秀才套了话报于官府拿赏银。

  有人找到王土元要帮他起义,还未来得及成形就被官府找到并拿下,三子一孙被捕,一妻一妾三个女儿一个儿媳不愿受辱,均按照明思宗家法全部上吊自尽。

  康熙将人关入大牢,一整夜未合眼,人要如何处置?思绪在杀与不杀之间来回跳跃。

  早朝之上,先议朱三太子一案,康熙不是要听朝臣说废话,而是在确定赞同斩草除根的人数,以及提倡以仁待之的官员有多少?

  朝中大臣各抒己见,大部分赞成放在眼皮子底下,封个虚名官职寿终正寝为佳,体现出皇上的仁爱之心。

  胤禛这次站出来禀:“王土元其人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胤祚暗自叹息,不愧是历史上手段果决的雍正帝,但凡皇帝都一个德性,宁可错杀也不放过,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可议的。

  太子站出来附议:“谋反大罪罪无可赦,儿臣认为将其一家凌迟处死。”

  太子一党的官员连连应声,将一些反对声浪强行压下。

  “胤祚。”康熙眉头微蹙,他是想让朱三太子一家彻底消失,又怕做了此事被冠以诛杀前朝遗孤的骂名。

  胤祚清楚康熙叫他的原因,可他最近真的没有做过梦,安稳的一批,让他如何回答?

  “儿臣对此事知之不详,不敢妄下断言。”胤祚干脆一推六二五,已经起了杀心的康熙,能是听他几句话就改变想法的人?别开玩笑了。

  康熙不太满意,知晓胤祚未做相关恶梦,但心里总有个结,“凌迟太残忍了,斩立决。”

  与朱三太子一案相牵扯的周边人一样没得到好下场,纵然一无所知仍将这些无辜之人流放三千里。

  事情告一段落,该赏的赏该惩的惩,南巡的队伍在既定之日出发。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37章 大案 朱三太子26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清六王爷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大清六王爷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