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流放青云路1

  流放, 很多人以为可以跟着官差穿越大江南北,好像是什么浪漫的旅行。其实这都是无知人士的想象而已,因为在古代, 流放这一刑罚仅次于死刑。

  古代人故土难离, 南人北上, 北人南下, 若只是几百里、一千里范围内, 风土人情可能还可以接受, 但动不动流放三千里, 一般人真的无法接受。

  尤其这年代交通工具不发达, 基本全靠两条腿走路,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疾病靠自愈,所以是九死一生。

  而死在异乡无处安葬,对古人来说又是一种折磨。

  孟姜想想她见过的真正流放的场景, 再看看原主这勉强健康的小身板,她就惆怅。

  若说王氏这个婆婆, 在这年代还真是好人。

  她们住的这条胡同, 都是承恩公府从属所住, 所以遭遇的是围剿, 一个都别想逃。

  王氏一听到风声,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把原主藏进了儿子挖的地窖里, 把银袋子给了原主,还告诉她在这里面忍几天后就出去自谋生路。

  这种危机情况下能为他人着想,不敢说没有, 但这种人确实特别特别少。

  所以系统123说王氏是十世善人,孟姜信,且佩服。

  但孟姜一想到自己要陪着去流放, 心里还是打突。

  孟姜和系统123商量:“我能不能不陪着流放,而是用其他法子帮王氏报仇可以吗?”

  “必如我进宫当宫女,然后引/诱皇上,干掉贵妃,扶持太子登基,最后给王氏一个诰命夫人,如何?”

  系统123:“……小祖宗,别闹成不?咱们的任务是让王氏流放路上不那么吃苦受罪,至少保住命,而不是人死了平反呀。”

  “您不用做任何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是保护一个女人,而且这一路是去岭南崖州,那里风景秀丽、水果管够,跟养老没什么区别不是吗?”

  孟姜想到原主那一世,王氏路上头一个月便染了痢疾死去,也忍不住叹气,点头道:“好吧。”

  孟姜虽然年纪不小,但心还是赤子之心,怎么说的,就是很容易就因为心软被忽悠住了。

  外面的动静越来越细微,孟姜却依旧一动不动,直接入定开始修炼鬼力,强身健体。

  三天之后,朝廷关于抓捕承恩公以及贼党的事情才告一段落,京城百姓的生活也才恢复正常。

  关于承恩公协助太子谋反一事,从老百姓的角度其实是不理解的。

  太子就是储君,早晚都是皇上,是脑子有多进水才会谋反?

  而且承恩公世代驻扎东北,与异军突起的北金部落抗衡多年,为北疆平稳和京城安全做出不菲贡献,怎么突然就反了呢?

  京城百姓见多识广,从中嗅出一点不同寻常的味道。

  但这种时候,谁乱议论谁死,没看菜市口的血都染红了半个南城?

  孟姜在茶馆中听人们窃窃私语,听见百姓们对北疆的担心。她忍不住摇摇头,百姓都知道如今北金虎视眈眈,朝廷应该先对外再对内。

  可皇上呢?可能也是被真爱忽悠得没了脑子,或者对承恩公一脉隐忍多年,这才不管大局。

  想起原主那一世,北金南下,京城失守,百姓流离失所,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和侮辱……孟姜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想当年,她可是地府第一小黑手,才不管什么死人不死人。但经历人间疾苦多了,且每次都忧国忧民的角色,让她现在下意识就有了大局观。

  可以说,她亲娘孟婆的教育终于起了作用。

  但孟姜此时还想不到这些,她只发愁自己该怎么去探视一下王氏。

  王氏虽然给她一袋子金银和银票,但不过几百两。而每次打点狱卒,没有十两八两下不来。

  而且一旦被人认定是个有钱的傻货,很快她就被人讹得屁兜干干净净。

  虽然孟姜自己不差钱,但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暴露老本。

  若说不去看王氏,等着流放路上再说。但据前世经验,在狱中这半个月,足以耗尽王氏的身体底子。

  孟姜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是她和王氏刚进京城时遇到过的一个孕妇。

  当时那个孕妇躺在路边,围观的人许多,却没有一个出手相助。王氏仗义救人,不仅将孕妇抬到医馆,还帮她出银子医治,又是寻来家人。

  王氏只当一件小事,不求感恩,连自己家住哪里都没留下。

  不过被救的是一大一小两条性命,那一家子心里其实一直求菩萨保佑好人。

  孟姜旁观剧情,自然知道这个孕妇的丈夫正是一个狱卒。

  孟姜想了想,带着自己做的糟鱼去拜访当初哪位孕妇。

  这个女人人称齐家娘子,人很勤快,平时都在金玉坊做吃食小买卖。

  齐家娘子见到孟姜时,笑眯眯问:“请问这位小娘子想买些什么?我家炸鹌鹑是一绝,您来一串尝尝?”

  孟姜点头买了一串吃在嘴中,心道怪不得买家不多,既不清香可口,又不重口浓郁,味道实在没有特色。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213章 流放青云路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当大佬成为女配[快穿]完结+番外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当大佬成为女配[快穿]完结+番外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