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封当顾问 - 分卷阅读62

br />
“那你要是出门,记得喊我一起啊。”
寿风冲着杜筱宁的方向喊,可杜筱宁已经拐过弯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寿风:“……”
他是去前面跟大家一起把点心吃完再去跟着三公子,还是点心都不吃了就去跟着三公子?

寿风还在纠结的时候,杜筱宁已经到了书楼。
公孙策正在楼下翻着卷宗。

杜筱宁有些意外,早膳时间就在干活,意味着昨晚公孙策是在开封府过夜的。

她走过去,问公孙策:“你昨晚没回家?”
公孙策抬头看向她,笑了笑,说道:“昨夜风雨太大,我孤家寡人,没有家人等我回去,便在此留宿了。”

杜筱宁双手撑在桌上,看着铺了满桌的卷宗,“一大早的,又在翻什么呢?”

公孙策:“我翻了一下,这五年间记录有年轻女子无故失踪的卷宗有几个,都是跟随家人从外地到汴京的。”
杜筱宁凑过去。

公孙策骨节分明的手指落在其中一份卷宗上,“这个女子,姓江。江氏是杭州人士,十四岁跟随父兄进京省亲,在七夕花灯节时与家人走散。卷宗记载,此姝容貌清丽,琴棋书画均有涉猎。”

——是一个出身不差的年轻姑娘。
跟已经失踪的张清云颇为相似。

杜筱宁再翻了翻其他的卷宗,发现失踪的年轻姑娘都有这样的特点,年轻在十四至十六之间,容貌中上,能读书识字有才气。

杜筱宁翻着卷宗,眉头越皱越紧。
“你觉得这是巧合吗?”公孙策的声音在她耳旁响起。

如果不是巧合,那么如今在开封府能查到的记录,不过是冰山一角。
就像张清平,张家在凉州即便财大业大,又能怎样?
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有权有势的人家。
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在汴京是遍地走的。

杜筱宁的指划过卷宗封面,“这是外来的女子在汴京失踪的记录,开封府的辖区内呢?有没有像任敏玲这个年龄段的年轻姑娘失踪的记录?”

公孙策:“还没翻到呢。”
杜筱宁坐在旁边的椅子,看似有些出神。
公孙策瞥了她一眼,问道:“还打算去找杨四郎吗?”

“去啊,为何不去?”杜筱宁的手肘搁在椅子的扶手,目光落在从窗户伸进来的鲜花上,“但凡走过,必留痕迹,至于能不能找到这痕迹,就看人有没有心。杨四郎的东西不会无端端落入任敏玲的手中。听任婶婶金氏的言辞,虾须镯应该是任敏玲的情郎给她的定情之物。”

公孙策也在旁边的椅子坐下,“有没有可能杨四郎就是任敏玲的意中人?”

“应该不是,杨四郎的风流多情,只在欢场之中。他的旧爱新欢,都在芳华楼叫得上名号的姑娘里。”

三公子的话,不由得令公孙先生侧目。
这几个月三公子在开封府里安守本分,几乎让他忘了三公子是如何名满汴京的。

公孙策笑道:“三公子对杨四郎,其实也不陌生啊。”
杜筱宁掀了掀眼皮,那双凤眸微弯,似笑非笑地说道:“公孙先生今日有些奇怪啊。”

公孙先生:???
三公子:“公孙先生孤家寡人,昨晚做了什么不能明言的梦,今日就开始嫉妒我了吧?”
公孙先生更懵了,“什、什么?”

三公子双手撑着扶手站起来,她站在窗户旁,居高临下地望着公孙策,眼里闪着笑意,语气带着十分的揶揄——
“芳华楼啊,公孙先生。”

公孙策哑然失笑。
而三公子已经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走出了书楼。

***

北城有女,名长青,今年二十。
此姝容姿出色,历练颇多,曾有无数郎君跪倒在其石榴裙下。
城人时常见她站在北城楼的顶层,朝北望去。
城人问她为何总是登高远眺?
答曰亲人兄弟皆在北方,故登高北眺。
——任悯生

展昭已经将任敏玲的书稿带回了开封府,杜筱宁正在看着其中的一段。

任悯生是任敏玲为自己取的笔名。
杜筱宁的百味书斋,有事也会收时下文人写的戏文印了卖,对这些笔名和书稿的内容见怪不怪。

这是一本不怎么正式的书稿,笔者手法稚嫩,一会儿用词文绉绉藏着掖着,一会儿直抒胸臆,令人觉得写这书稿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我在开封当顾问 - 分卷阅读6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在开封当顾问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我在开封当顾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