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垂帘617

  御医们进来请了脉,都是相顾叹息,满口道着“臣无能”齐刷刷地在榻前跪了。却是乾元帝原本的头疾在董明河的手脚下,本就日渐沉重,便是没有玉娘这一气,早晚也要倒下。又哪里经得住玉娘即是阿嫮,而他们这些年的夫妻恩爱不过是一场报复的真相,虽是未死,却已是瘫痪在床,连着说话也不能了,几乎没了痊愈的可能。

  乾元帝听得自家这般,不由向玉娘看去,也不知是想瞧瞧她得偿所愿的欢喜,还是想看看她脸上可有半分哀伤后悔。

  不想玉娘听着御医们回报,面对了乾元帝珠泪儿就滚滚而下,口中道是:“天不仁也!愿效周公身请武王之命,上以报帝之恩。”原是当年周武王姬发重病,其同母弟周公旦上上苍许愿,原以身代武王之疾,并做册文,藏与金匮,世人并不知情。待得武王崩,周公抱成王与膝上理政,诸侯心怀不满,造有流言,道周公有篡位之心,成王年幼,故而疑之,周公惧而辞官,退居封国。一日风雷大作,雷电将金匮劈开,人方知周王之忠。

  玉娘此时比出这个典故来,哪里是说给乾元帝听的,却是说与身后的左右史官们听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自然要将这段记入史书,也少不得流传出去,自能为她博一个贤名。待得她日后力主为沈、严两家昭雪时,更有些说头。

  乾元帝本性聪明,虽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头脑却是前所未有的明白,自是明白阿嫮用意思,几乎想仰天大笑一回,无如他脸上抽得一抽。到底露不出笑容来,喉中“嗬嗬”了两声,把双眼紧紧盯在玉娘脸上,泪珠滚滚落下,瞬间将头下的锦枕沁湿了两片。

  果然左右二史官将乾元帝与玉娘这一情状写下,倒叫看着史书的后人以为明帝与后情深意笃,竟是成了大殷史上难得的一对儿恩爱帝后,连着玉娘进宫后,皇后就动辄得咎这都叫人忽略了过去,反以为废后李庶人狭隘恶毒,是以被废,无可悯之处,这是后话。

  因有御医们的诊断,又有楚王、临安王、颍川王等力主,请太子景晟临朝监国。因太子年幼,请皇后谢氏仿前朝冯太皇太后,与御座后垂帘辅政。

  说来乾元帝做皇帝,倒还是个明君,手下言路开阔,宗室们上得奏章,朝臣们有些儿肯附议,也有些儿觉着乾元帝即卧床不起,太子监国也是应该的,可皇后垂帘大可不必,更不能把冯太皇太后拿出来比较。

  附议的道说是:皇后自立后以来,素来克己守礼,也肯约束家人,谢氏一门也不过她两个哥哥在朝,而她两个哥哥都是科举出身,可见也是有些儿真本事的,并不是胡乱提拔。且谢后素来贤淑知耻,并不是胡乱作为的人。

  这个胡乱作为,倒是要说到乾元帝立景晟为太子后了。那时河南太康县令张影上书,言称经其考证,皇后一族,原是出身古陈郡阳夏今太康的谢氏名门分支,因晋末战乱,颠沛流离至东阳州阳古城。

  阳夏谢氏,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天下哪个不知?便是魏晋南北时门阀林立,王谢世家也是一等一的华族,扯上这个来历,比之皇后从前的商户女出身,可是光彩许多。且这样做的,便是皇家也有哩,譬如三国时刘备,便要说他是汉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孙。若是能给皇后加个这样的出身,倒是光彩许多。

  张影只以为自家这道本章必能讨好得帝后太子,哪里知道奏章上去的次日就叫驳了回来。驳回奏章的还不是乾元帝,竟是皇后。皇后亲自斥责道:“竟使人冒认出身,汝无种乎?”这话说得颇为直白,直叫张影羞愤,几欲寻死,不独没了前程,还不得不把个县令也辞了去。

  支持玉娘垂帘的,把这些举了来,更将赵王景宁也推了出来,只言皇后但凡有一丝儿嫉妒之心,也不能将赵王养得熙熙如君子,直道皇后虽出身平凡,却是最是贤德云云。

  觉着皇后不该垂帘的那些朝臣以为“冯太皇太后的确出身清贵,其祖为列侯,其父是翰林,冯太皇太后通读史书,心慕前朝女杰,自名为照。冯太皇太后年十六以才德入梁朝成帝后宫,虽终身无子,却抚养了光帝皇子。光帝三十而崩,膝下无子,由冯太后太后做主,过继了陈王幼子,是为和帝。时和帝年七岁,因光帝贞悯后殉节,是以冯太皇太后扶幼帝临朝,至和帝及冠归政。冯太皇太后当政期间,重用贤臣,抑制外戚,政治清明,颇有政声。只是那位冯太皇太后并不是大殷人,却是前梁人,而梁朝正是覆灭在本朝太祖手上。

  且不说冯太皇太后是前朝人,便只把两个出身拿来相比,也是不能相提并论。冯太皇太后清贵出身,幼有才名,而这位谢皇后是个什么出身?其父如今是承恩公,可哪个不知他出身商户,是靠着女儿才得的爵位。且士农工商,商人虽也是个良民,可这身份莫说清了,与贵字也没半分关系。这样的出身,若是叫她主了政,若是要一意提拔她那些亲眷故旧,太子又幼弱,哪里挡得住!便是大殷朝之祸。

  固然皇后那时贤德,可回护母家也是人之常情,哪能知道以后呢,两边儿哪个都以为自家有理,直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景晟并没坐在御座上,而是在御桌边架了一张椅子来听政,看着下头的大臣们为着母后能不能临朝争论个不休,确也恼怒。

  在景晟看来,母后为人温柔聪明,最是通情达理,且别说她必定是不愿意垂帘听政的,便是她垂帘了,也不能是个擅权的。那些人这般激烈反对,只怕是欺着自家年幼,又是初掌朝政,是以故意在这等事上发难,好显示出他们本事来。若是这回叫他们得逞了,日后还要生事,自家的政令还能通畅吗?

  是以在争吵的第三日上,景晟先问楚王道:“楚王,本朝可有律令,不许后宫干政临朝?”楚王本意就是奉承景晟与玉娘母子的,听着景晟动问,忙出列道:“臣启奏,本朝自立朝以来虽无后妃干政之例,却也无明律不许,且祖宗规矩也不是一成不便,总有事急从权之议。”

  楚王这话一说,就有大臣要出列争执一二:即无前例,便是默认此条,凡事事急从权,那还要甚规矩。

  不想景晟听说,不待大臣出列,脸上已露出愁容来,叹息道:“天不仁,使父皇遘疾,孤临危受命,然左顾无人,心中惶惶,尔等执意不允,要使孤无所依傍么?”这话便说得极重了,置年幼的太子与无所依傍之地,难道要挟太子以足私心吗?

  景晟说得这句之后,满朝文武俱都口称“不敢”跪了一地。景晟看着这样,这才点头道:“如此,便请皇后垂帘,可乎?”

  虽景晟问着“可乎”可他话已说到这样,哪个大臣还好说个不字,只得答应。景晟在前朝这一番作为,自有人飞奔了来告诉依旧守在乾元帝身边的玉娘知道。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362章 垂帘61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昭华未央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昭华未央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