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超度672

  却是太师复查沈如兰通敌案的案卷时竟真的叫他从中看出弊端来,因事关重大,他不愿一个就拿了主意,便携了卷宗亲自来见太傅。俩老臣屏退左右坐着细细商议了回,道是,虽说是沈如兰鬼魂作祟不知是真是假,可太后得病却是真情。若是他们将此情瞒下,而太后日后有甚,圣上不能将个鬼魂如何,却是好叫他们这些隐瞒不报的老臣悔不当初。两个计较定了,是以相携来见景晟,将疑问和盘托出。道是:沈如兰通敌的那封信原是在书房内搜出,若只论此情,倒还好说沈如兰深通兵法,知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道理,哪有人会想到沈如兰会将这样一封要命的信就搁在书房的书案上呢?偏是李源在赵腾奉先帝旨意问沈如兰话时,亲手在《兵法二十四篇》下将这封信抽了出来。而据当时在场的赵腾与几员校尉言道,沈如兰并无阻拦之举。

  且沈如兰书案上堆了好些书,《兵法二十四篇》并不在上头,暂且只当是凑巧。若是那信是沈如兰亲手搁在此处,看着李源往书案去,哪有不拦阻的道理?便是他当时将李源推开。不叫他碰着此信,一是,到底那时他并无大罪,不过因有怨愤语,先帝使他在家反省罢了,且他当时与李源有隙已是人所共知,不叫李源在自家书房翻动也是人之常情,并不会启人疑窦,至多叫人说一声粗野罢了。如何沈如兰当时不为,反在李源念出此信后要抢此信抢去,做实他心虚?如今再看,只怕是李源趁着沈如兰听训时,少人注意他,亲手嫁的祸。

  景晟听完太师解说,脸上白了白,低声道:“原来如此。那李源又与沈如兰有何嫌隙?要下这样的毒手?”

  太傅回道:“回圣上,先帝践祚后不久,西南狄夷犯边,李源原与沈如兰各领一军御敌。沈如兰贻误战机,而李源长子李彰武贪功心切因此陷入敌阵战死,此事朝中无人不知。李彰武战死之后,先帝已厚加褒奖。李源之女李氏庶人,曾是先帝为储时的太子妃,因为人过于严厉,六宫闻之战栗,故而先帝登基后只将李氏册为贵妃。因李彰武战死,李源一系实在有功,先帝便酬李氏以后位,并无亏待。只李彰武是李源细心教导的世子,在站阵上折损了,李源心中不平也是有的。”

  景晟细细听毕,恨恨道:“李源为着私怨,竟敢利用朝廷法纪,屈害良善,着实可恨!”原是乾元帝因着景晟身为太子本就该知道原护国公府是为何被夺爵族诛的,早就将李源之妻唐氏、媳小唐氏巫蛊案与景晟解说过。景晟乾元帝倒真是嫡亲父子,听着太师太傅将疑点说出,不免就想起巫蛊案来,果然对沈如兰是叫李源陷害的深信不疑,自然恨恨,一恨李源利用国家法度报他的私怨,可见为人狠毒奸诈;二恨因着李源此举,连累得父皇死后还要受人评说,是以又说,“陷父皇与不仁,也亏得他死了,不然朕必诛其满门!”

  这也是阿嫮当年要用巫蛊来治死李源一家子的缘由之一:一来,以魇镇诅咒圣上迹如谋反,乃是十大恶中第一大恶,便是本朝少有诛三族之刑,可族诛是跑不掉的,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二则就是为着日后伏笔了,李源连着皇帝也敢诅咒魇镇,陷害个同僚又算得什么呢?

  果然不独年少的景晟深信不疑,便是太师太傅俩老臣从前与李源共事过,知道他为人,便也觉着李源怕是做得来着的。

  只是李源已死,到底他从前也有些功劳,不好将他的尸身掘出来鞭挞,那非是人君所为,景晟恨恨嘲骂几句也就罢了,又道是:“只是这些都是推测,再无实据,不能籍此就为沈如兰昭雪,二卿以为该当如何?”

  太师太傅们对瞧眼,心上都有主意,只是这样的主意刁钻了些,若眼前这皇帝已然成年,心性坚定,把来告诉他也不打紧;可圣上还小却是十分聪明,擅能举一反三,听着这等主意,移了心性,日后爱弄小巧起来,轻则失了人君法度,重则动摇大殷江山的基业,他二人有何面目见先帝与地下!是以都闭口不语。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395章 超度67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昭华未央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昭华未央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