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辩冤689

  当年张大郎吃着这一刀,也是阿嫮听说有严勖旧部愿意舍出一个儿子去充做张三昂之子,闲闲道了句:“凡事总要周全些儿,张氏阖家丧命,他一个遗孤若是一丝儿损伤没有,哪个能信呢?”陈奉听着这段,心上悚然而惊,不禁将阿嫮打量了回,虽是年少美貌犹如娇花嫩柳一般,可计谋深远,心思缜密且狠得下心哩,狠得下心舍身,也狠得下心将人抛出去,这样的人立意做成一件事,还能不成吗?

  而张大郎对这事全然不知,他父亲严安是严勖马童,视严勖为父,能舍得他这个头生儿子,张大郎出生时严勖已死,两个素不相识,张大郎未必肯吃这样的苦头哩。只是这一刀果然有用,邓竺看着这一处伤痕,再瞧张大郎满脸愤愤,自然更信了些,又问道:“你且将实情从头说来。”

  张大郎便将从前叫陈奉等人教得的,这十余年来自家夜间在心头念了千回万回的故事讲诉了一回:道是张三昂自到了湖州置地买宅娶妻之后,不久就得着他这个儿子,而后陆续有子女诞生。湖州乃鱼米之乡,民风也淳厚,张三昂手上有田有宅有店铺,原该是个安稳度日的富家翁,不想张三昂镇日惴惴不安,又请了许多护院。张大郎当时年少,并不明白,及至稍长,便察觉自家父亲仿佛中心有愧的模样,他身为长子,日更该着当家理事的,自然要问。

  张三昂起先不肯说,张大郎一问便唉声叹气一回。一日吃醉了,这才将一段隐事说来。说是当年张三昂是湘南一乡民,本姓也不是张,且身无长物家无恒产,不过靠打猎换银米过活。一日进山打猎,遇着个迷路的男子,带了许多随从,请张三昂为带路。

  带路时自不能一言不发,彼此也有交谈那男子听得此地数年前曾有山匪为乱,是严勖带兵剿灭;再知道张三昂上无父母兄弟,下无妻儿,竟是孤家寡人一个,便以重金引诱,先在张三昂面前放了两百两银子下来,要张三昂出首去告严勖杀民冒功,待得事成再送他了千两白银。

  张三昂打小儿困苦,平素打猎也不过混个温饱,连房妻室也娶不成,猛然见着两百两雪花银子,连着眼都花了,再听得事成还有两千两酬谢,重金之下迷了心智,竟是一口答应了。只张三昂没想着自家这一状,竟送严勖上了死路不说,连着严勖家人也遇着了祸殃,到底张三昂算不上个真恶人,是以偶一想起,心上不免有愧。又听说,严勖部将要为严勖复仇,是以常年睡不能安枕。

  张大郎听说之后,心上也自有愧,又过得几年,一日夜间,家中忽然闯入了贼人,见一人杀一人,手下全不留情,张大郎与张三昂一起叫人从藏身的地窖中找出,不住地磕头求饶,为首的那人叫哈哈笑道:“你从前能拿了我家主人的银子攀咬严勖,焉知你日后不能反咬我家主子。”言毕,当胸一刀,将张三昂杀死在地,又一刀劈向张大郎,将他砍翻在地。

  张大郎这一番话说完,身上衣衫都湿透了,脸上一片雪白,咬了咬牙道:“待我醒来,家中人口已叫人杀个净光,想是那些人以为我已死了,不曾补刀,所以才叫我捡了这条命来。这样的父亲哪个想要!”这番话张大郎心中念过无数回,每一回念都有一层怨念,是以这时说来,字字句句如同诅咒一般,听的邓竺不寒而栗。

  到底邓竺是领了圣命的,又勉力镇定,问道:“你即逃出性命,如何不去县衙告状,要往湘西来?”

  张大郎回道:“严勖曾是大将军哩,要害他的岂能是平常人?且张三昂也不曾告诉我是哪个哩,我告谁来?若是那些人还在湖州未走,看着我出头,回头将我杀死也未可知哩。湘西原是我家乡,虽是没了亲故,倒是更好。便是那些人也不会想着我能回这里来,可不叫我逃出了性命。”

  邓竺问道:“你即隐姓埋名,伪称姓章,又如何肯出头认了你是张大郎?”张大郎就道:“我若是不知道这段事也就罢了,我即知道,又亲眼看着阖家受此事连累送了性命去,心上岂能不怕。如今天使来复查,若是当年那些人再来,倘或寻着了我,岂不是连累了我妻子儿女?倒不如将实情都与天使回了,那些人也没了害我妻儿的缘由。”

  这一番话入情入理,倒是说得邓竺点头,便命人将张大郎带去后衙,暂时关押。洪氏在衙门口将张大郎的话听得清楚明白,这才明白张大郎昨夜的话是甚和意思。严勖当年往湘西剿匪,也是与湘西民众有恩的,是以当年说严勖纵容部下杀民冒功时,也有乡老不信。只是当时是延平帝下的旨,乡民们不敢呼冤罢了,这时听着严勖竟是自家枕边人的父亲所害,洪氏惊得连魂不附体,眼睁睁看着邓竺退堂,将张大郎带去后衙,抖了唇,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得,失魂落魄一般地晃出县衙恰叫洪乡绅父子们接着。

  洪乡绅一生唯有一子一女,倒是不同平常人家那般只看中儿子,他倒是儿女一般爱护,不然也不能将漂泊到湘西,瞧着安分老实且能出力做活的“章大郎”招了女婿,将女儿留在眼前好照顾一二。是以这时看着女儿魂飞魄散的模样,女婿又在县衙内不得出来,自以为出了大事,顾不得身在县衙前,已是老泪纵横,上来道:“儿啦,女婿犯了何事哩?”洪氏张眼将父兄瞧了瞧,身子晃了晃,昏倒在地,直吓得洪氏父子忙不迭将雇了轿子来,将洪氏抬回去不提。

  只说邓竺回到后衙,方觉中衣已叫冷汗湿透,严勖冤枉一事张大郎字字句句说得分明,在场多少人证哩,也由不得他隐瞒不报,只得写就一封公函,连着张大郎口一起,供命人八百里加急一并送回京去。

  说来,张大郎这番话当年也是经过仔细推敲的,依着严勖旧部意思,就该直说是当年的皇五子永兴帝暗使,最后得着好处的是他哩,却叫陈奉否了。

  陈奉在宫中伺奉有年,熟知皇帝们心思,哪个肯轻易认了自家过失?便是认,也是为着种种缘由哩。前朝孝宗也曾屈杀良将,到着他儿子即位,因为那位良将乐鹏飞与夷狄三战皆大捷,而朝廷又要对夷狄用兵,是以才为乐鹏飞昭雪。虽是昭雪,也将一切罪名都推在了当时的宰相覃计身上,道他是个亘古少见的大奸臣,以保全孝宗颜面。可若无孝宗意思,覃计又哪里来的胆子屈害大将哩?如今也是一般,若是直指永兴帝之非,乾元帝是什么性子?最是寡恩的一个人,决不能答应。

  陈奉这番话才将诸人说服,模糊了买通张三昂那人的身份不说,连着年龄也说大了些,好叫人不将此人与当时的永兴帝联系起来。如今乾元帝虽已驾崩,即位的景晟到底也是永兴帝嫡亲的孙儿,道理也是一样的。

  果然邓竺听了张大郎这番说辞,回在后衙将年头推算了一回,到底他也是二榜的赐进士出生,竟叫他算出此人若是只论年岁倒是与当时的皇长子,已薨逝的平和亲王接近哩。

  依着邓竺的想头也是合理,平亲王是延平帝庶长子,延平帝无有嫡子,依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太子位合该是他的,哪想几个成年的弟弟都对太子位虎视眈眈,他心上有怨也是有的。严勖是得着皇三子刘茁提拔才出的头,平亲王拿他来撒起,倒也合情合理哩。

  只邓竺也知,不说平和亲王刘芸已不在人世,便是他还在人世,新帝也不好为着个严勖无凭无据地把他伯祖父来治罪,是以写奏本时一字不提,只将张大郎的话简略概述了回,先道是张大郎在湘西履历一概能核准无误,而湖州事尚需查实云云。之后,便将与景晟的奏本、与景宁和三法司的公文、张大郎的口供密封了,打上火签,八百里加急送往京中,自家带了张大郎往京中去。

  再说,洪乡绅父子们听着洪氏一番哭诉,也都目瞪口呆,说不得话来。虽是张大郎为人甚是淳朴勤俭,可偏有那样一个父亲哩。倒也怪不得他撒谎了,有这样一个黑了心肠,连累死满门的父亲,哪个做儿子的能抬起头来。只是,张大郎这一回进京,还不知道下场怎样哩,可不要连累洪氏母子们一世。

  洪氏又哭道:“他倒是个好人哩,知道自家身上有事,不肯拖累我们母子,写了合离文书与我,他都按了指印儿了。”说在这里,洪氏格外感伤起来,说来张大郎也实在算得一个有情义又肯体贴的好丈夫好父亲,为着不拖累她,倒是肯与她合离,实在叫人割舍不行。可他虽是个好人,偏是这样一个出身,她也就罢了,几个孩子们将来婚配,可不要叫人说嘴挑剔哩,洪氏想在这里哪能不哭。

  洪乡绅父子们不意张大郎竟是自家肯与洪氏合离,对张大郎的恶感倒是又少了两分,还是洪乡绅想了回道:“罢了,他即是这样的品性,也算是个良人了,你且等一等,官府若是不定他的罪名,你便将合离文书撕了,与他好生过就是,至于孩子们,慢慢儿选检,总有不挑剔孩子们死了的祖父的人家。若是张大郎有罪,再拿着合离文书往官府剖析也不晚。”洪氏兄妹俱都点头答应。

  又说张大郎随邓竺进京那日,洪氏亲来相送,将收拾得的衣裳干粮与十几两散碎银子塞与张大郎,又在张大郎耳边悄悄嘱咐道是:“我在衣裳角里缝了几张银票,若是看着要吃苦,你就拿出来使,别舍不得。若是你无事,还一样回来。”言毕,掩面而泣。

  张大郎写下合离文书与洪氏时,本以为夫妇从此恩断义绝,不意听着洪氏这些话,格外感佩,与洪氏道:“若是我能回来,必不叫娘子再受委屈。”洪氏含泪答应,夫妇们洒泪而别。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406章 辩冤68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昭华未央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昭华未央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