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拔苗助长的故事306

  七八个脑袋凑到一起,盯着水墨画儿看,有些好奇地指指点点,有个人歪着脖子看了半天,突然惊叫一声道:“我知道了!”

  什么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赶紧看向这个人,竖起耳朵听着。

  这个人十分骄傲地指着报纸上的一处说道:“我看出来了!这是个人!”

  “嘁!”

  “还以为你看出了什么呢!”

  有人冷冷道:“我们眼睛都没瞎。”

  瞎子才看不出来这是个人吧。

  不光能看出来这是个人,还能看出来这个人在种地——不然,那肩膀上的锄头,还有旁边绵延的四方格子是做什么用的?

  大家凑在一起,很快分辨出来了第一张画上的信息,这是一个种地的农民。

  第二张图跟第一张图几乎一样,除了庄稼稍微长高了一点——人多眼睛大,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点的区别。

  但是接下来的第三张图,庄稼没有变化,老农的脸色稍稍便为了不高兴。

  有人憨憨说道:“他庄稼不长了。”

  第四张图,太阳移动了一点点,老农更加不高兴了。

  第五张图,老农脑袋上闪着光,伸手把庄稼拔高了一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逐渐有人咂摸出味儿来了:“这人……不会是因为觉得庄稼长得慢,就自己去拔庄稼,好让庄稼长高吧?”

  “这人是不是傻啊?庄稼又不是天天长的,这扒出来了一截子,还能活吗?”

  显然是活不了的啊。

  不知何时已经从柜台后面悄悄一步一蹭挪到人群外围的季星燃欣慰地点了点头。

  很好,有人能看出来了她的鬼画符。

  旁边的人连忙去看——古代的读书人可不多,好多人都是第一回 看到这种刊物图画,那股子认真劲儿,恨不得把眼睛贴到图画上去。

  第六张图,不出所料,庄稼全都枯死了,而老农也流出了后悔的泪水。

  在六张图画旁边,还有四个大大的字,和几行小小的字。

  大家努力辨认着:“拔……什么……什么……长?”

  大字都认不到一半,何况那些小字,这可比图画难理解多了。

  就在这时,一个孩童的声音突然从报纸下方传出来:“拔苗助长啊!”

  “啥?”

  袁夫人把报纸挪开一点才发现身前挤了好几个孩子,也正蹭着大人的腿,看报纸的上的东西呢。

  只不过他们个头矮,只能通过背面的透光跟大人们的讨论来猜测。

  大人们有些意外:“你知道?”

  那孩童得意洋洋:“不光我知道,我们都知道啊!季三先生说了,这就是拔苗助长啊!”

  “对噢,季三先生有时候会在家中讲学……呸,不是,不能说讲学,得说带孩子,没错,是带孩子……这是季三先生跟你们说的?”

  大家的敏感度还是挺高的,罪民可是不能读书科举的,季三先生也不能。

  只是季三先生自从学成就一直当先生,对于教书育人的事儿,那简直是深入骨髓的喜爱。

  不能光明正大地收徒,他也还是时不常地把孩子们抓去给孩子们讲一讲学。

  因着这个,还被官兵带走教育了几次,变得愈发憔悴起来了。

  拔苗助长的故事,就是季三先生带孩子的时候给孩子们讲的故事。

  孩子们对照着画面,给旁边的大人讲了讲:“……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反而会办坏事哦。”

  孩童们清脆地说道,大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反复欣赏着简陋的图画,咂摸着故事里的道理。

  “真不错啊这……啥来着?哦,报纸,对!报纸!”

  “这报纸也太好了吧!我今天晚上回去就讲给我们家的几个孩子听,叫他们也学学道理。”

  “我将给我娘子听听,让她别老催我了。”

  大家一边热烈地讨论着,一边把视线移向了剩下的版面:“快看看快看看,下头还有啥!”

  第276章 西城挣钱西城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报纸一共分为四个版面。

  正面最上方是商品信息——季星燃跟季昌明沈慧心还是相当小心的,对于这封建王朝来说,没法讲道理。

  要真折腾出了个驿报什么的,朝廷头一个就要收拾他们。

  所以还是要把商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奠定好这份报纸的基调。

  在商品的下方,则是密密麻麻的收购、买卖信息,主要就是把季星燃的牙行里要收的东西,还有会卖的东西给写出来的。

  比如收棉、麻、丝、草绳、黄泥、黏土、野鸡野兔子野山羊什么的。

  还有卖的东西,一般来说就是经过上面的东西加工过后的玩意儿,比如粗布、麻布、箩筐、簸箩、陶碗、肉干什么的。

  关键是,背后还附带着价钱!

  之前大家不怎么关注这一块,主要是因为看不明白,现在吸引来了越来越多人,早就有识字的人承担起了“念报纸”的责任。

  季星燃抱着胳膊听着,心里又多了个主意——一会儿就去牙行挂牌子,以后每天聘请一个人来读报纸,小孩也行,识字就行。

  四舍五入,解决一个待就业岗位,顺便又能合理增加一个野地的常驻人口,还能让这个人赚点儿零花钱……当然了,最后这零花钱当然还是要花在杂货铺里的。

  不然季星燃怎么征税?怎么改善生活扩大领地?

  简而言之,那就是西城的钱西城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季星燃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比了个大拇指,看看,她是一个多么尽职尽责的城主啊,想着法儿让自己的子民挣钱……和花钱。

  季星燃自我感动的时候,报纸上的收购买卖信息已经念完了。

  如果说前面的成语故事连环画吸引到了想看热闹的人,那这一次的收购信息就吸引到了大部分要过日子的人。

  季星燃确信说话的人声音都惊喜到颤抖了——

  “天呐!这报纸上竟然连牙行要收的东西都有?这也太好了吧!我终于不用天天跑来跑去看消息了,我这脑子总是记不住,已经被我媳妇儿捶了好几顿了!”

  “我也是我也是,总记不住,记混淆,上回我还以为那个竹子的收购价钱是五十文一担,我爹带着我们一家人辛辛苦苦砍了三天,结果来卖,才三十文,仔细一问,才知道人家说的是竹篾五十文……还得加工呐!这咱们哪儿记得住啊!”

  “往后就好了,带上一份这个报纸,回到东城去之后,找我隔壁的王秀才……哦不是,现在不是秀才了,反正大家懂的,他识字儿!以后让他帮我念念就行了,再也不用靠咱这脑袋记了。”

  还有人小声问道:“这东西……能带出去不?上回我一个亲戚来看我,见我们这里卖的东西好,还说要回去问问他的乡邻要不要买呢,说是让我写信给他说说……这回我不用写了吧?直接把这个寄出去就行?”

  袁夫人看向季星燃,季星燃唇角弯弯,点了点头:“可以的。”

  又是一阵欢呼。

  有了这报纸,以后就知道杂货铺跟牙行收什么、卖什么了,也知道下回会出什么新玩意儿,这样一张信息高度集中的报纸,着实解决了大部分人在信息上遇到的问题。

  一张纸都快被大家的目光穿透了,终于有人意识到:“不是还有一块的?背面的下半张写了啥?”

  答案是——啥也没写。

  其实季星燃想写的东西有很多,她想介绍一下西宁城,就跟她之前在黄杨县的宣讲一样。

  说一说西宁城如今有多少人,如今有多热闹,怎么从黄杨县到西宁城之类的事儿。

  但是沈慧心身为妇女责任的警惕和敏感让她要求季昌明带着报纸去找韩栋梁和张大旗,确认一下这东西能不能放上去。

  结果自然是不能的。

  舆图,地图,在古代来说那都是机密信息。

  连普通人家的内院房屋设置都是秘密——以免有人知道如何混入逃出,行偷窃鬼混之事,所以古人的院子只要地方够,那恨不得弄出个九曲十八弯,设置好几十道门,以免让别人察觉自家内院的设置。

  连一个普通人家的宅子地图都这般紧要,何况是边境第一大城的路线图。

  所以最终这一块是暂时没能放上去。

  季星燃不得已,改成了“民生信息”板块,准备放一些寻人启事啊、失物招领、讣告、招亲等信息……

  当然,这第一期报纸上是没有的,下面只是画出了一些空白的格子,然后写上小字告诉大家以后这一块是用来做什么的而已。

  见报纸的反响如此热烈,季星燃很是满意。

  袁夫人那一张报纸肯定是不够用的,很快就有人看到了柜台上的那一沓报纸:“季小东家,这个我能要一份吗?”

  季星燃非常欣慰地看了看那个人——就是刚才念报纸的人,借他的口宣传了一下:“今日是活动日,但凡买了十文钱东西的人,便可拿取一张报纸,若是不买东西,花上一文钱也可以拿走一张。”

  其实原本为了宣传和扩散效果,免费是最好的。

  但季昌明直接说道:“不行,不要,不可以!免费的东西不行!”

  季昌明可是做生意的老手了,直接说道:“这世上可没有什么真正免费的东西,对于买家来说,免费的就是最贵的……比如要各种打卡、各种好评才能获得的东西,又或者虽然获取不费力,但是因为质量得不到监管,导致后期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修缮破损、处理劣质品带来的问题上……”

  沈慧心总结道:“没错,之前我买包包,人家送了一个小零钱包,说是不要钱,我也没留意,结果那个零钱包的拉链特别不好用,有一次直接崩开,一堆零钱全都掉了,可烦人了。”

  季星燃点点头,表示明白:“那对于商家来说呢?”

  季昌明语重心长地道:“对于商家来说,那就更不要设置免费的东西了,以前我们合作的开发商买房子,免费举办活动,那成本是一定都要加到房子的成本里去的,不然,真当开发商都是做慈善的啊?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免费这个头一开,后面的问题就源源不断……”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275章 拔苗助长的故事30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锦鲤空间:全家穿到古代去逃荒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锦鲤空间:全家穿到古代去逃荒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