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1/2)

 粤省 惠阳地区

 拖拉机轰鸣中,唐小丽缓缓地醒了过来。

 周围的一切让她如遭雷击。

 颠簸的手扶拖拉机,破旧的街景,含着腥味的海风,拖拉机经过的地方,不时有村民探头好奇看过来,那些人头上带着南方特色的斗笠,穿着短衣短裤,时不时用肩上的衣料蹭一蹭脸。

 有人光着脚站在田里,也有的穿着塑料凉鞋骑着自行车。

 拖拉机经过一个老式砖瓦建筑物,上头还印着“宝安县南山公社”的大字体。

 画面犹如一幕幕老电影,这感觉并不那么真实。

 此刻的她正坐在拖拉机的后斗里面,屁股下面垫着一个军绿色的斜跨包,这个背包她记得,这是76年下乡的时候从家乡羊城背过来的,这包在八零年秋天就丢了。

 当时她跟着蛇头偷渡去港城,船走到一半警铃大作,船翻了唐小丽也掉进河里,后来这包就丢进了河里。

 五百块,为的就是要把她送去港城,赚大钱刨金子去的,这钱大部分还都是借来的。

 而她,没去成却让这钱丢到了河里。

 她唐小丽就是个炮灰。

 唐小丽是个知青。

 76年过后,城里停止往农村输送知识青年,唐小丽充分展现了一个炮灰的完美素养,成了最后一批下乡知青,村里面安置不了,城里也回不去,在惠阳地区的一个小渔村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幸好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来自于农村的热血青年——韩学礼。

 大量知识青年陆续返城,唐小丽没能回去。

 不但没回去,还跟当地人结了婚。

 政策晓得了吗,在哪里结婚就在哪里落户,在哪里扎根,欢送你出来的城市,此刻却不用张开怀抱欢迎你回来。

 她扎根的这个地方,就是以后飞速发展的一线城市——海城。

 但当时还只是一个小渔村,领导人还没南下画圈,海城也没有发展。

 78年唐小丽跟韩学礼在乡下办了婚礼结了婚,事不如人愿,谁料到过一年,丈夫又考上了羊城的大学,而她却落榜了。

 乡下丈夫去了羊城,而她却要永远留在渔村。

 唐小丽吐血。

 跟羊城联系,那边回复说找不到单位,叫她先别回。

 娘家本来就是重组家庭,情况复杂。

 想跟丈夫一起走,但丈夫住学校宿舍,没有条件带着她一起。

 跟婆婆处不来。

 大家都想回城,唐小丽也在琢磨。

 她拖了关系四处打听。

 也就是这个时候,同村神一般的邻居刘梅艳出现了。

 刘梅艳跟她讲,去港城干个几年,等回来,手里攥着大把存款,顶乡下人刨一辈子的土。

 但唐小丽觉得游过去这事儿也太可怕了,她又不会游泳,掉河里是会死人的。

 每年死在偷渡河里的人都不在少数。

 这个时候还是刘梅艳安慰她说,给她找个靠谱点的蛇头,坐船过去,就算是掉河里了,也是抱着汽车轮胎游,就那么宽点河水,现在又不是雨季,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没想到千算万算还是出了事。

 一切好像不受自己控制。

 直到刚才那一刻她才明白过来,原来她生活在一本书里,这本书的原著就是刘梅艳,书里恶意窜改了她的人生,令她失去了前世一些很宝贵的记忆,她现在甚至都想不起自己的丈夫,那个在别人口中的大学生现在的模样。

 人没过去,偷渡给蛇头的那五百块钱也是借来的。

 偷渡不成,唐小丽只能灰溜溜的回村里。

 后来她虽然逃回去了,但也失去了部分记忆。

 韩学礼回来以后见她不在大病一场,这个时候隔壁的俏寡妇刘梅艳细心照顾他。

 在母亲的撮合下,两人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书里面把两人的感情描写的情比金坚,韩学礼是个很有能力的新贵,而刘梅艳成了商界名流的小娇妻,三十年后韩学礼为刘梅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结婚纪念典礼。

 而作为本文最大的炮灰,她的萌萌一直阻挠父亲跟继母在一起,也在他们举办这场典礼的晚上,喝高了从四十七楼一跃而下。

 艹!

 唐小丽突然很想骂人。

 有这么糟践孩子的吗,四十七楼,你自己怎么不去跳。

 唐小丽总结了一下,第一,她重生了,但关于韩学礼的一部分记忆受到不知名因素的影响失去了,第二,如果被这群人继续拖着走,今天晚上肯定会遇到边防警,也会掉下河,这次偷渡不会成功是被人事先设计好的,第三,刘梅艳应该跟蛇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村里去港城打工的那些都是经她的手介绍。

 虽说失去了部分记忆,可生存的本能没有忘。

 唐小丽把屁股底下的背包翻了出来,伸手进去摸,在里面摸到了一沓钞票,幸好这五百块钱还没给出去,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借来的钱,就是因为身负巨债的压力,让唐小丽不得不铤而走险,再一次偷渡去港城,而现在这钱她没丢。

 她要回去!

 可是要怎么走呢?

 这个时候要是下车,蛇头肯定不让。

 身上带着好几百块钱的“巨资”,如果蛇头耍起无赖,人不过去钱可要交齐,跟她撕扯起来,她也占不到便宜。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章 第 1 章(1/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家属楼里来了个大美人[八零]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家属楼里来了个大美人[八零]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