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粮(1 / 1)

此时的三娃子径直向王大叔家走去,心里在想,不管以前自己作为傻子,认不认识这帮人,这帮人是干什么的,都跟自己无关,不过看那帮人的架势好像不怎么好惹,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他径直向王大叔家走去。很快就看到了王大叔家,王大叔家是一个前店后宅的布置。远远的就看到王大叔坐在他的前店里面打瞌睡。原来本身镇子就不大,人口也不多,所以需要做活的人也很少,此时的王大叔因为店里的生意也不怎么好,所以坐在凳子上开始打瞌睡。镇子不大,互相都认识,即便是有顾客来打个招呼叫一下就可以了。

三娃子走进王大叔店里,来到王大叔到跟前因为时间的关系,天黑了,山里人不走动,此时一日至中午。三娃子也不敢耽搁片刻。没办法,只有打扰他睡觉了。他很有礼貌的站在王大叔身边,轻轻拍了拍王大叔说道:“王大叔,王大叔我是三娃子呀”,就这样连续叫了两三次。此时的王大叔终于醒了,揉了一下迷糊的双眼。看了一下三娃子。说道:“哟是三娃子啊,你怎么来了刚才睡着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大侄子请坐”三娃子回到:“大叔您客气了,大叔您客气了”,此时的王大叔用怀疑的眼神盯着三娃子说道:“大侄子,是不是我上次帮你做的东西有什么问题?我可是严格按照你的图来做的,有什么问题你不能怪我”,原来当初三娃子来找王大叔做那个东西的时候,王大叔心里就在想了这三娃子做的什么古怪的东西,不要将来来找我后账啊。其实这些话在他心里已经想了很多遍。只不过是现在才说出来而已。其实在他的内心当中,看三娃子的想法还是和以前一样,虽然说三娃子已经开悟,不过那都是一些谣传,自己手艺是祖传的,是按照你的设计来做的,自己也不理亏,即便是自己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赖掉。何况已经按照你的说法做了,赖着后账是不可能的。

听了王大叔说的话,三娃子瞬间明白了王大叔是什么意思?连忙说道:“王大叔,您当初做那个东西非常好,您的手艺简直太棒了,我把那东西拿回去之后很好用,很适合用,您不愧为世代的祖传手艺父亲也常常夸你,上次拿回去的东西父亲也说很好用,说你王大叔真的不忘兄弟的交情,父亲说你王大叔人老实忠厚,这次又让我来找你了”,当然他父亲不会说这些话,这些都是他为人处事的一些话。人情世故嘛,谁不会呀,更何况他呢,经历了那么多,这些人情世故的话还是会说的。

听了这些话,王大叔瞬间愣了一下,他以为三娃子是来找他麻烦的,但听到三娃的这一番话,他瞬间愣在那里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为好。自己提前准备的一些话,根本没用上,见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对三娃子说道:“大侄子,你上次做那个东西怎么不够用?还要做吗”,三娃:“够了够了,暂时是够了,不过此来是有另外一些事情希望王大叔能帮帮忙”,王大叔满脸堆笑的话。做生意的人吗?迎面不打笑脸人。王大叔回到:“说说看,说说看。看王大叔能不能帮你啥大侄子请坐”,这幅态度严人把大侄子当成了一个大顾客。有事帮忙,说白了有钱赚了。谁能还把钱推到外面。

于是经过了一番客套。没办法,这是人情世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经常说一句话入乡随俗,哪里都是江湖,哪里都有人情世故。按照规矩,王大叔做了上位,三娃子坐在下位。这是最起码的对长辈的尊敬,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毕竟有那么长一段的经历。分宾主落座之后。王大叔就不客气的问道:“大侄子,你这次来有什么事?是要做什么东西吗?咱的手艺你试过了,你自己都知道感觉怎么样,不是咱吹,咱柳河镇木工的活,除了你王大叔没别个了,想做什么东西你画个样,我保证给你做出来”,说这话的同时,脸上也同时露出了傲娇的表情。听着王大叔说的话,和王大叔表现出来的状态。三娃子对这一行道已经心里明了了,心里话说生意人都这样,关键是价钱的问题。

于是欠了欠身点头道:“王大叔,上次你帮我家做的东西那个东西简直太好用了,回去之后我们用了又用,真的很好用,王大叔的手艺真的没得说,只是此次来,有别的事情麻烦你”,王大叔听了之后笑着说道:“快说快说,有什么事我一定尽力而为”。

此时的三娃子知道自己不能太心急,自己太心急的话,王大叔会给太高的价钱给他,毕竟身上带的钱也不是很多,要先压一压再说。于是他鸡毛蒜皮的问了问王大叔最近店里的生意怎么样?反正是一顿乱扯。

因为三娃子从自己父母那里知道,以前他们收杂粮一般是三块钱一斤的。因为生意也等于是人情世故,他怕王大叔抬价。如果说你表现出很急切需要的话,别人就会抬价。这也是一种人情世故,他脑子一转,就是想到了一种打压别人的办法,要不然自己这个价钱太高,自己的利润就会很少。于是想起父母说的话,在一个叫王阿婆的家里,以前收的杂粮都是三块钱一斤。

但是此时的他并不知道王阿婆家在哪里。在街上,刚才在街上那一帮人看他的眼神,自己身上又带了这么多钱财,没办法只有先找到王大叔。于是说道:“王大叔,我父亲母亲要我来镇上买些杂粮但听我父母说,王阿婆会卖给我们但是我又不知道他家里怎么走,麻烦你帮忙把我带到王阿婆家”,我的乖呀,这手用的太高明了。这叫什么计?隔山打牛?也不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