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1 / 1)

酒馆旁边的新工地。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干着活,几个人在那里挖地基坑。而别的人上山采石的采石,砍树的砍树,各自有忙的了,此时的三娃子也回来到了小酒馆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意。现在小主管的生意在一天一天的变好,而客人也有原来的是过往的商人和学子,到现在偶尔会有从周边三国特意到这儿吃酒品美食的人。更有一部分人走的时候,会用酒葫芦打上一葫芦,也有个别的人会整坛的买走。因为这里毕竟是荒郊野店,一些达官贵人高官显贵。士子名流,不屑于到这种场合。再说这个地方属于国外了,各个边君没有通关文蝶也不予以放行,如果通关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手续,很是麻烦。也增加了诸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不如让别人捎带。

自从酿造十里香以来,从从来没有一天停歇过,每天都在不停的酿制。自己挖的那个酒窖几乎已经塞满足足有上百坛而蒸馏酒的酒气也换了一个更大的,随着蒸馏酒的不断酿制三娃子的制酒手艺,在工艺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现在的他已经把十里香分为上中下三等。当然价钱也不是一样的,每高出一等就要高出一倍的价钱。俗话说人分为369等。在这个时代,更是注重阶级的划分,士农工商。虽然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做,但是现实社会就是这样,自己不可能改变全世界,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他把最高级的十里香叫做“王帛十里香”。中等的换做“红帛十里香”。普通的就叫做十里香,这样做可以更好地适应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自己也可以更多的从中牟利。

在他心中一直设计着一个场面,以前各种的酒都是用大酒坛装,而现在的他正在计划着高档一点的酒,用小一点的,用特制一点的小酒坛去装也叫小瓷瓶也可以。上面一定要设置精美,把那首诗也写上,更好书凸显出高等和中等酒的身份和地位,这世界总少不了一些名门望族,名流仕绅,官场达人。最好适应他们的需求,和他们的身份相匹配。

这些都作为他的心酒楼落成,推陈出新的一种新产品。精美瓷瓶的制作已经在计划中。心中的那副场面就是一个高规格的柜台上面摆着精致的瓷瓶小酒,看起来身份就不一样,摆在酒桌上更显得身份的尊贵。此时的三娃子,除了小酒馆最远的地方去的就是柳河镇了,至于其他三国他都没有去过,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一个情形,也不敢去。贸然的去尝试,再说也没有空闲时间,因为现在的小酒馆,这样的生意4个人已经忙得手脚朝天了。按照三娃子的计划,等到新酒楼落成之后,招几个厨师学徒,再招几个跑堂的,最好来一个账房先生,也就是帐房先生。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一心一意的做别的事情。

他深知,在任何时候,如果说一个人单打独斗,注定不能成事,自己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通百事通,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这种人在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就算传说中的神仙也做不到样样行,做什么都可以。经常说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精通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显著的人才出色的能力,只要自己可以做到善加引导,懂得利用就就行了。

而线下的情况就是柳河镇这个地方是个三不管的地界。什么文化写字,柳河镇上的人几乎都是踏踏实实的农民,别说读书也许一个字也不舍得。当然除了数钱铜钱之外。只会简简的单单的为人处事。当然聪明的人还是有的,例如像王大叔他们这些技术型的人才多多少少会一点点,但是也不多,只是出于对他们那些专业上的东西比较精通而已,具体来说,他们也不怎么会。他们的手艺都是代代相传的,从小跟着自己的父祖辈辛辛苦苦的做事,积累下来的经验,可真要让他们把它写出来,他们做不到。

除非有一个人能教会他们写字和识字,可是在柳河镇,连个教书先生都没有,除了一个土郎中。会那么几个不算难懂的字,但也是草药的名字。此时的三娃子深知,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收揽更多的人才,没有人才就不要谈什么发展前景,也是没有用的。可是在这三不管的地界又何谈人才呢?又哪来人才,基本上就没有培养人才的一个体系,大部分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

连自己对于他们书写的字都不太能书写,有些还都不认识。在三娃子的计划当中,其中一部分就要收揽人才。但是到哪里去收揽还是个问题,最好的方向就是其他三国,因为如果经商的话,其他三国的语言以及地理各方面的东西都需要其他三国的人去做。就比如说自己吧,自己只会懂的,柳河镇这里的方言,但是跑到宋国过去,宋国的语言他也不清楚。

再说了,人人性的特点,会本能的去欺负和打压外地人,自己一个外乡人去了别人家的地盘,要去抢别人的生意,别人自然会打压你,甚至会算计你要了你的性命,因为在利益之下没有亲情也没有友情。只要付出足够的利益,总有人去为你卖命,这是千百万年以来百试不爽的一个经验。可是到哪里吸收这种人才这样一个渠道,到哪里去寻找?自己还没找到。好在自己现在的规模还没有那么大,离下一步计划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只有在心中默默打算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俗话说是做事要天地人和现在需要做的事,就是把小酒馆的业务做好。不停的运转,俗话说货如轮转,或转得快,就证明有利润,如果说停滞不前,那就离倒闭不远了,而现在小酒馆的生意已经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景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