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34(1 / 2)

因为三娃子在帮他固定腿的时候,已经看得出来他的腿耽搁的时间太久,估计就算治好了也会落下残疾。所以他才着急的去抓药,出门之前他已经交待了自己的父母。让他们不要慢待这位先生。并嘱托他们烧了热水,让先生洗漱,所以在三娃子回来的时候,先生的样子已经和以前一样,一样的飘逸的书生形象,并主动打了招呼,交谈了两句,并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原来他叫王诗汇,是威胜国的人氏。此时三娃子也不多询问,如果说现在问他的经历,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如果说日后相处熟了,他自然会告诉自己。三娃子对王诗汇说:“哦,王先生您稍坐,我这就去把药给您煎了,”王诗汇刚想客套。但三娃子却走出去了。

此时他的他也没有办法,只有既来之则安之吧。毕竟自己现在的情况非常的落魄,而且是身心疲惫。于是在三娃子父亲的搀扶下,把王先生送到了安排好的房间,他此时心里也无比的难受,按照他这样的情形,瘸了一条腿,那么他的仕途就等于完了,要想做官是不可能的了。他自己也清楚。

过了一会儿,三娃子把熬好的汤药送到了王先生房间,并叮嘱道:“先生服完药之后尽快休息,别的不要多想,经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先生看得起在下,咱们就交个朋友,别的不要多说”,三娃子都这么说了,一下子把王先生要说的话堵了回去。于是他也没有多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按照三娃子的精力,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让别人不说话是最好的。于是他就主动告退了。

一直到了第2天。王先生。来敲门,本来三娃子难得清闲几天,但是有人来敲门又不好意思不起床。当他开门之后发现是王先生,请问到道:“先生早,不知道这么早有什么事吗?”王诗汇回答道:“多有打扰,来日定会报答”,他还没有把话说完,三娃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出口说道:“先生不用客气,我知道先生这是要走,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不允许的,一方面外面下着大雪,再加上你的伤势不允许,经常说伤筋动骨100天你这腿上的伤是骨折,要想骨头长好,最好好好的将养百日以上”,此时的王诗汇正正的看着三娃子。有些愣愣的,听着三娃子说话,他自己也心里清楚。

以他目前的情况,想走回威胜国。那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三娃子的阅历放在那里,他的察言观色,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王诗汇想说什么,基本上他都知道,王诗汇的心理活动他也清楚。无非是脸皮薄,怕打扰别人和那一点点的自尊在作祟。

三娃子也是个人精,当然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在他的心中,现在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把王诗汇留下来。当然朋友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用朋友这个词把先生留下来是很勉强的。这样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压力,反而会因为他心中的自尊让他被迫离去了。

于是三娃子说道:“先生在这里好好养伤,等商量好之后,随先生去留,至于先生在这里的一切用度先生是读书人,而我们一家人目不识丁,再加上小店的几个伙计,也都是山里人目不识丁”,不如先生就做一回教书先生,一边养伤,一边教我们认字,先生以为怎样。”说完用疑问的眼神看着王诗汇。

王诗汇也没想到三娃子会有这么样一个想法。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去往何方,更何况现在天寒地冻。

于是就借坡下驴。一方面避免了尴尬,另外一方面也通过自己的劳动偿还了这个人情。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是主家给他的照顾,他所做这些事根本就微不足道。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也只有答应下来,于是王先生就在望远楼住了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