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鲁尔星系和自立军66(1 / 2)

鲁尔星系作为一个从帝国早期便开始发展的成体系工业星系,可以说这一整个星系都在为莱茵帝国的造船业和军工业服务。

整个星系经过帝国的精挑细选,是一个有着稳定主序恒星,遍布陨石带和星云,行星数量少,且没有超大行星的优质资源星系。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不是星系中那足有一百一十公里直径的环形工业带,而是恒星边缘,长17公里,宽8公里,高6公里的恒星熔炉。

以及恒星表面那仿佛在宇宙中飘荡的轻纱般的,大面积太阳帆卫星。

巨型熔炉利用恒星提供的巨额能量,为整个工业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各类精炼材料。

往返于熔炉、矿区和工业区的运输舰络绎不绝,比起常规的行星矿石精炼厂,恒星熔炉的效率要高出数倍。

恒星熔炉提供了工业区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原材料,而在恒星边缘共计覆盖了百分之五恒星面积的太阳能帆卫星,又能为整个工业区提供极低成本的能源。

这两项在帝国工业发展中得到顶格支持的技术,也算是撑起了帝国强大军力的内功所在。

帝国在鲁尔星系一共拥有三百个大型船台,其中有三十个具备开工母舰的规格标准,一千五百余中小型船台,其中五百个左右具备开工巡洋舰的规格标准。

以帝国现役标准战舰型号的制造周期来说,一年时间,鲁尔星系可以为帝国提供六百艘帝国级战列舰,两千艘飓风级巡洋舰,以及六千到一万艘Z级驱逐舰和其余辅助舰只。

帝国的正规舰队编制为一万三千艘战舰,主官为宇宙军上将或大将,旗下有三支中将分舰队,再往下则是九支少将分舰队。

其中战舰的比例基本固定,为两千艘战列舰,四千艘巡洋舰,六千艘驱逐舰,若有母舰或其余特种舰只另行计算。

特遣舰队和守备舰队不在此列。

也就是说,单以鲁尔星系的生产力,两年便能凑出一支帝国正规舰队来。

这也就不难解释塞缪尔公爵的大军来源何处了。

随着舰队停靠在环形工业带的外部泊台,林奇已经透过舷窗,看到了泊台上乌泱泱一大片的人群。

其中有身着帝国军服的,也有身着深灰色工装的,最前列的则是几个穿着笔挺西服的,这让林奇有点不爽。

他早已从先前取得的情报得知,塞缪尔在掀起叛乱后第一时间派出舰队和私兵占领了鲁尔星系工业带。

只不过这里的工人并没有像戈斯行星上的平民们一样屈从于他。

哪怕是塞缪尔命人把帝国派驻此地进行管理的军备局官员全杀了,也不过是激起了工人和驻扎帝国军的愤怒。

因此分身乏术的塞缪尔便搁置了这里,只想着先处理掉外部威胁,再来徐徐图之。

只可惜,这外部威胁有点棘手,他把命都搭了进去。

在叛乱被平定后,本就势单力薄的贵族私兵迅速被工人自发成立的自立军和帝国军人淹没。

而少量的叛乱舰队也被自立军利用舾装中的几艘战舰打懵了头,选择投降。

林奇原本还想着这里的情况会不会有些难以收场,不过现在看来他倒是低估了这些自立军的觉悟。

听闻帝国平叛军到来,工人们纷纷向仅存的帝国军人上交了武装,紧急出战的战舰也返回了船台。

此时工业区的这些人里,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也不过中校,是个管仓库的后勤人员,在叛乱爆发时一头躲进仓库,得以幸存。

而为首的那几个西装革履者,都是这里之前的管理阶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