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道教传承——造反和收储放贷74(1 / 2)

“我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穷则思变。”

王蛟这边搞组织中发现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传统公知的“制度万能用”在基层治理上面完全无用,原因很简单——资源有限。

诚然这种用宗族公田和会社田,这些共有资产团结血缘族人或者意气相投的朋友确实有用,但是当所有人都卷的时候就意味着所有人的卷都是白费功夫。

共同资产这一块相比起资金,在农业社会大家更青睐于不动产的田地。欠着主持者都能够沾点油水,但是田地是跑不了的。

可当所有的“传统自耕农”全部破产,活下来的都是“有组织自耕农”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组织对原子人的碾压态势。

大伙都是有组织的,自身资产分别存放在私田、公田、会田和社田乃至于是观庙田中,短时间就算是大乾的贪官污吏们上手都不可能把这些资产折现,一般破不了产的情况下田地自然成为稀缺资源,流入不了市场。

有组织的社团宗族在市场上找不到田地购置,有田的人分散投资不会破产,田地也不会流入市场。

在这种卷王的情况下,除了组织内部玩“吃绝户”这一套之外,只有保持公田规模不变瓜分佃租,以及将田地佃租被迫投入到商业生产中这两条路可以走。

当然王蛟的垒墙填土造梯田的思路算是打破常规的一条路,如今听说已经开始有人开始效仿了。

但是以上四条路,吃绝户影响组织内部团结;

瓜分佃租看不到未来!子弟增多后分到手的钱就肯定少了。

垒墙填土没有王家大宗的私盐收入填补效果不明显;

那么就只有将共同田产佃租收入投入商业生产这一条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农业社会投资渠道短缺必然结果,就好像是隔壁霓虹岛上杉家被迁封米泽藩保留大量武士以图岛国大变,导致财政紧张的时候率先搞出有限公司一样。

从传统的封建地主变成上杉家投资,农民搞生产,藩士搞运输,商户代理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全都是被逼出来的。

而王蛟这边自然是有野心的,前世的共和国一放开的时候遍地都是各种农村信用社,其结果也是必然被正规银行整合。

王蛟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而对于袁家众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将全镇大部分的会社宗族田产佃租统合起来,以更高的体量去找南边百里之外的沔口镇商户放贷,再加上本镇也有不小的商人群体,市场是不用想的。

统合全镇资源,要是想要赖账的话少不了被全镇对付,体量足够大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这些看上去诱人的条件都不能让袁家感兴趣,唯独一点——将侯家彻底和山民结合成一个利益集团的好处,却是无法拒绝的!

“有点道理。”侯光明看向王蛟的目光却是多了一些欣赏。

他作为袁家远支能被安排做退路,手上手腕绝对是有一些,但是也是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力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