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38节(1 / 2)

  “今日咱们四处看了看,晒盐场的产能应该已经到极限了,剩下的便是正常的运转维持。另外对外销售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和朝廷售卖的官盐对冲,以免给咱们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刘衍虽然是灵山卫的操守官,可是这晒盐场出产的海盐毕竟还是私盐的性质,所以万事还是低调一点,闷头赚大钱为好。

  “是,属下遵命。”

  一天之后,刘衍带着陈勋、苗绍、许铭等一众来到位于铁撅山内的铁料场。

  负责这边防务的古镇巡检司巡检,前营右总百总郭铭绪已经提前在这边等候了。主事高云山和两个徒弟陈洛、汤原也一并在这边等候。

  “属下见过大人!”

  刘衍笑着招呼郭铭绪,说道:“走,咱们这两天可有的忙了,要将铁撅山内的所有矿场都巡视一遍。”

  “是。”

  目前铁撅山周围五十里的范围,基本上都被郭铭绪派兵封锁住了,这边驻有一哨新军将士把守。

  经过两年的发展,这边不仅仅只有铁料场而已,而是陆续开挖了数量众多的矿藏。

  在铁料场周边,刘衍先后批准新开采了煤矿、采石场、石膏矿、铅矿、铜矿、锰矿、伐木场等等,几乎将铁撅山山谷一带挖了个遍。

  为此高云山陆续招募了大批的人手,这些矿藏大约聚集了一千三百余人,每月挖掘、冶炼的各种矿藏数量十分可观。

  “高主事,介绍一下吧。”

  高云山如今在铁撅山铁料场这边风吹日晒的,变老了很多,但是精神状态却非常好,一双眼睛内充满了干劲。

  “是,大人。”

  经过高云山的介绍,现在铁撅山这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矿业基地,高云山便是这边的主事。

  其中铜矿、铁矿、煤矿、铅矿、锰矿、石膏矿的产出基本上都要供应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用作新军兵备的打造,以及相关装备的打造。

  如今铁料场这边已经竖起了三十座高炉,每月可以熔炼精铁数万斤,其余铜、铅、锰的产量也有数千斤,基本上可以满足新军兵备的打造消耗。

  煤矿的产出也基本上都用于冶炼,高云山还专门在铁料场的旁边修建了一些焦化炉,然后用焦炭来冶炼,大大提高了各种金属的质量。

  “大人请看,那边的山峰后面,便是一处采石场,每月可以产出上万斤的花岗岩等各种石料。在大人上山的山道另一端,是一处木材厂。”

  “这两处的产出都是对外销售的,现在每月可结余八千多两,基本上可以填补铁撅山矿业基地的开支。”

  刘衍指了指汤原和陈洛,笑着问道:“现在他们两个各自负责什么?”

  高云山说道:“陈洛现在负责采石场、伐木场,负责对外销售,汤原负责矿业基地。”

  刘衍说道:“嗯,高主事你们在这边做的很好,铁撅山矿业基地可以自负盈亏,给本官解决了一大难题,节省了不少的钱粮。”

  经过这些天的巡视,晒盐场、酒坊、肥皂工坊三处产业,每个月的收益在十一万多两银子,加上各处少许的田税等收入,最多就再有几千两银子的收入而已。

  而现在刘衍麾下有九万多新军将士,光是军费开支,每个月就有四万两银子,另外加上养兵的费用、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开支,以及各处的其他开支,每个月还要再加上二万两左右的开支。

  虽然如此算下来,刘衍每个月可以有五万两银子的净收益,可是这些银子还要分出一部分采购粮食,作为军粮的储备,还要向山东都司缴纳税赋等等。

  实际上刘衍每个月最多也就剩余三万多两银子而已。

  这笔银子看上去很可观,但是却不禁花,在刘衍发展实力的计划中,许多事项都非常耗费钱粮,特别是随着扩军、铸炮、补充各种兵备的开始,以及整顿灵山卫上下,在张耒的主导下,各地火路墩和屯堡都在开荒、准备春耕事宜,刘衍可谓花钱如流水,手中的钱财急剧减少,即便每个月有三万两银子的纯利,但是府库也见不到什么存银。

  于是刘衍在返回灵山卫的路上,便开始思索新的赚钱门道。

第二百零七章 玻璃工坊

  时间来到二月底。

  此时灵山卫各地的春耕已经开始,管屯官张耒带着一众下属终日巡视在各处百户所、火路墩和屯堡,督促各处开始播种。

  刘衍为此也知会钱粮官岳明,命其准备一部分钱粮,随时支援张耒支出的春耕事宜,千万不要误了农事。

  眼见今年的秧苗已经陆续种下,刘衍心中畅快,这些秧苗便是整个灵山卫的希望,只要今年风调雨顺,各处百姓手中便有了存粮,刘衍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刘衍思索了一圈之后,认为眼下既可以赚钱,又可以为以后的发展做积累的产业,便非玻璃产业模数了。于是刘衍在前阵子巡视各处,确认灵山卫各方面都运转正常之后,刘衍就开始做玻璃的前期准备了。

  在前世,刘衍虽然只是一个熟知历史的大学生,可是对于玻璃,这个时代称之为琉璃的制作工序,还是非常了解的,具体的制作流程在后世网上已经非常普及了。

  如今灵山卫已经尽在刘衍的掌握,刘衍便准备把玻璃搞出来,进一步扩大灵山卫的收入。至于玻璃工坊的位置,刘衍依旧准备定在大盘堡。

  随后刘衍找来钱粮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命岳明立即调集钱粮、招募工匠,在大盘堡外择地修建玻璃工坊,先将工坊的围墙、房屋等设施修建起来。然后命宋功明去高价寻找玻璃工匠。

  建造玻璃作坊最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立坩埚炉,这是重中之重。烧制玻璃需要把纯碱、石灰石、石英等混合在一起的原材料加热到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度,寻常的炉子肯定不行,这个温度已经与炼钢的温度差不了多少了,需要专门的人才修建专门的炉子。而且盛放原材料的坩埚也需要专业人才制作。

  这个时代最常用高温烧制产品的就是烧瓷器的匠人了,刘衍准备让宋功明找几个烧瓷匠来为自己制造玻璃。此时专门烧制玻璃的工匠大多在朝廷中控制着,刘衍轻易也找不到,就算找到了,强行寻找的话也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接到刘衍的命令之后,宋功明便带人在各处打听,几天后来到胶州城内。

  经过这几天的打听,宋功明得知这里有瓷匠,便亲自带上几名墩军骑马赶来,一起过来的还有自己的侄子宋灌。

  “你跟来做什么?”

  宋灌笑着说道:“叔叔,操守大人可是要烧制玻璃啊,这可是大生意,我有意毛遂自荐,帮着操守大人支撑玻璃生意。”

  “你?”

  宋功明微微皱眉,说道:“我一直想将你提拔一下,充任哪里的总旗、百户,可是你就是不愿意,说什么自己的前途不在军伍上。你也不想想看,操守大人为何会有今日的成就,不就是靠着手中的强悍新军吗?你跟在操守大人身后,难道还怕没有军功可拿?”

  宋灌说道:“我自认为没有上战场的勇气,也没有领兵的才能,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正好用在经营之上,此番操守大人要筹建的玻璃工坊,正好是一个机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