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中影的分歧(1 / 2)

李行出身名门,其父是立法委员之一,后又转而办报。而李行却是家里的叛逆子,他无心仕途与新闻,反而对电影情有独钟,为了实现梦想,他到电影公司打杂,跟在导演身边,陪打麻将,帮忙跑腿、抱小孩。即便是只有一句台词的角色,李行也积极进行争取,简直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尹天仇。为了演戏,这位曾经的贵公子甚至一度向母亲借50块钱,给刚出生的儿子买奶粉,剩下5块钱,买了花生、馒头、咸鸭蛋,和妻子熬稀饭,勉强度日。

幸运的是,现实生活中也有“娟姐”的存在。中影当时的总经理龚弘相中了这个吃苦耐劳的小伙子,扶持他上马了处女作《王哥柳哥游宝岛》。李行也没有辜负期望,电影大获成功,甚至直到今天,宝岛的一些老人还将胖的人称为王哥,将瘦小的人叫做柳哥。

借着这股东风,李行也是创造了宝岛电影的第一个流派——乡土电影。他用写实风格,聚焦草根小人物,又选取美貌孝顺的农村姑娘作为主角,其中洋溢的人情味,让工、农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宝岛民众产生了共鸣,也让无数农村小伙有了奋斗的目标——娶个像电影里那样漂亮的农村姑娘。

但随着高压政策的持续,乡土电影的审核也逐渐收严,写实风格很难过审,李行只得转去拍摄琼瑶系的爱情电影。这就像是李含厢拍艳情片一样,琼瑶电影对于李行的电影生涯毫无作用,拍这些电影仅是为了养家糊口罢了。

巧的是,这系列的琼瑶电影恰好捧红了以秦翰林为代表的一种帅气青年男演员,您说李行会喜欢秦翰林这位演员吗?

王宇提到李行,便是做了挑拨二人关系的打算。嘉和作为外来户,院线相对独立,社会关系也没有那么复杂。靠着港岛的威名以及漫天撒币的手段,拿下审核这一关应当是不成问题。而《小城故事》这么一个披着爱情外衣,实则是描绘宝岛小城镇里市民生活的电影,李行能不动心吗?

既然中影要插手这部电影,索性让李行挂个联合执导的名字,让中影如意的同时,维持原有的演员阵容,圆了林嘉良和陈元龙的心愿。

更何况,李行的背景也算是深厚。他背后的龚弘、辜振甫,一个是宝岛当局御用金笔杆,一个是本地“四世三公”的显赫世家,根本不怕一个逃来的“飞将军”。

林嘉良和陈元龙听王宇这么一分析,也是喜上眉梢,感觉有戏,连忙催着王宇打电话。王宇也不推脱,拿起话筒就拨了出去:“喂,李哥,最近忙吗?哦,没什么事,就是想请您吃个饭,谢谢您当时帮萃萃找到丢在片场的那个小首饰,你可不知道哟,我要是找不到,她能活劈了我!”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晚上六点,远东饭店,好嘞好嘞,您放心吧,绝对好酒!”

傍晚六点,远东饭店一个包间内,刚刚被王宇迎进来的李行,看到林嘉良两个人,屁股都没坐下去,嘴上就说着:“我还有事,对不住兄弟,改天吧,改天我请你。”

王宇赶忙拉住李行:“别呀哥,你看兄弟我都点好菜了,酒也给你备好了,你看玉山茅台(实际上1977年才研制出来,大家别在意,图一乐)!”

“好歹吃两口!”王宇也是有着真功夫在身,手上的力道不减,李行挣扎了两下没挣脱开,只得苦笑着坐下:“你真是害苦了我呀!”

王宇连忙打着哈哈,准备介绍两人,李行摆了摆手:“没必要,二位的大名已经传遍了宝岛影视圈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林嘉良脸带歉意地笑道:“李导相信您也看出来了,我们两个都是毛头小伙,年轻不懂事,冒犯了中影,您别往心里去。”

李行摇头道:“我又不是中影老板,我生什么气?但是你们要是想请我做中间人,我劝你们趁早死了这条心,我就是一打工地,老板凭什么听我的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