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议和47(1 / 2)

元太祖四年(1209年)春,蒙古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在这次战争中,夏襄宗李安全为了抵御蒙古大军的进攻,任命了太子李承祯为主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将,率领五万军队进行抵抗。然而,尽管西夏军队英勇奋战,但在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下,最终还是遭受了失败。副将高逸在战斗中被俘,他坚守气节,不屈而死,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这场战争的失败对西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西夏军队遭受重创,失去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西夏对蒙古的抵抗信心。此后,西夏在与蒙古的对抗中逐渐处于劣势,最终走向了灭亡。

四月,蒙古军队取得了重大进展。兀剌海城的守将选择投降,这使得蒙古军队能够长驱直入,进一步深入西夏的腹地。在随后的两个月里,蒙古军队与西夏军队进行了激烈的相持。

博尔忽说:“大汗,经过两个月的激烈相持,我军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机会。克夷门守将嵬名令公是西夏的重要将领,如能擒获他,必将对西夏军队造成重大打击。”

铁木真道:“好,此计甚妙。立即行动,务必确保成功。”

不久之后,蒙古军队成功计擒嵬名令公,并顺利取得了克夷门。取得克夷门后,蒙古军队进一步包围了夏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

博尔忽说:“大汗,克夷门已在我军掌控之中,接下来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进攻夏都中兴府?”

铁木真说:“中兴府是西夏的核心,必须尽快拿下。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前进,围困中兴府。”

随着蒙古军队的不断推进,他们很快便包围了夏都中兴府。中兴府危若累卵,夏襄宗一面加强防守,一面遣使向金朝求援。

金朝文武官员大多主张出兵援夏,因为西夏若亡,蒙古人必会调转矛头攻金,唇亡齿寒嘛。然而刚即位不久的卫绍王完颜允继却说:“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拒不出兵援助。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铁木真下令引河水灌城,试图通过水攻迫使西夏投降。这一决策在当时的军事策略中并不罕见,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