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高投入高回报36(1 / 2)

港岛电影从诞生开始,就不是靠本土市场支撑。

邵氏电影公司,以经营戏院起家,为了满足自营戏院的播放需求,才涉足电影制作领域。

能成为现如今港岛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邵氏电影公司靠的,是遍布东南亚的院线系统。

邵氏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可以在自家戏院自由排档。

这也是嘉禾电影公司,拥有一定根基与实力之后,也在港岛、东南亚各地,开办嘉禾院线的原因。

即便是在港岛电影最辉煌的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港岛本土的电影市场容量,也十分有限,要靠宝岛、东南亚市场,才让一个仅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地方,在电影行业迸发出世界第二大的能力,仅次于好莱坞。

米国电影,受反垄断法案影响,制片公司无法直接拥有电影院线,也就是制作和放映,不是一体的,而是两个互相依存的系统。

港岛电影市场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以《猛龙过江》的上映热度,单日票房63万港币,只是合作戏院排映场次的极限,不是电影本身的极限。

为了争取更多票房,嘉禾电影公司甚至冒着得罪宝岛当局的风险,把《猛龙过江》安排到港岛的左派戏院上映。

《猛龙过江》的影片内容,没有涉及任何敏感的地方,以动作爽片的属性论处,符合所有地区的上映要求。

《精武门》还可能因为有一些煽动民族情绪、爱国热情,以及反倭反帝的成分,被某些有心人抵制,《猛龙过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这让《猛龙过江》在东南亚的热度,比《精武门》有过之而无不及。

《精武门》因为上面的问题,在倭国没有同步上映,还是倭国的片商,看到影片在东南亚实在太火了,知道引入到倭国一定能卖座赚钱,才延后了几年,在倭国上映。

《唐山大兄》在倭国获得14.2亿日元的票房成绩,按照当时的汇率,差不多相当于473万美刀,也就是2600万港币左右。

足足是港岛票房的8倍多。

倭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称号,不是吹出来的。

《精武门》虽然因为带有一点的反倭内容,在倭国上映遇到一些阻力,却凭借过硬的影片质量,在倭国取得比《唐山大兄》更好的成绩,票房达到17.32亿日元。

倭国票房仍然差不多是港岛票房的8倍。

连续两部电影在倭国大火,令李小龙在这里也打响了名声,只可惜因为《精武门》的上映,令倭国武术界,对李小龙在影片中干净利落地击败倭国武道,深感不满,甚至向李小龙发出了决斗邀请。

这样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猛龙过江》在倭国的票房成绩,令它在倭国的票房,只有13.8亿日元,是三部电影中最差的。

但是,《猛龙过江》在宝岛、东南亚各地,都刷新了当地的华语片票房纪录,令李小龙在这些地区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更重要的是,做为一部单纯的动作爽片,《猛龙过江》因为李小龙亲自执导,吸收了更多好莱坞电影的形式,令它更符合西方观众的口味。

李小龙的前两部电影,虽然都卖掉了欧美版权,让嘉禾电影公司大赚了一笔,但是在欧美,基本上都是以录像带的形式发行,没有登陆主流院线。

《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以新颖的动作设计,重新定义了动作片,令它们在欧美地区的录像带租赁率,超出了欧美发行商的预期。

李小龙在欧美地区,也已经积累起一批忠实的影迷。

这位《猛龙过江》直接登陆欧美院线,奠定了基础。

周文怀做为电影制作发行的顶级职业经理人,眼光十分长远,从嘉禾电影公司成立那一天起,就想过要率领港岛电影,杀进欧美主流电影市场。

因此,特别邀请好莱坞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加入嘉禾电影公司,担任公司的海外发行主管。

安德鲁·摩根还做了《精武门》的制作人,《精武门》卖掉更多的欧美版权,与他的积极奔走,多方联系,有直接的关系。

《猛龙过江》因为是李小龙第一次独立掌控的影片,为了确保权力都在自己手里,只让周文怀做了影片的出品人和监制,制作人方面,不仅没让安德鲁·摩根继续担任,连刘亮花都被他摒除在外。

其实,刘亮花才是李小龙回港拍电影的最大功臣。

当初,是她先去米国,与和邵氏电影公司谈判失败的李小龙,取得联系,并初步商定好了以1.5万美刀片酬,和嘉禾电影公司签订两部片约的意向。

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里,刘亮花都是现场执行制片,这两部电影的成功,有她一份功劳。

只是,李小龙和罗威,在《精武门》的拍摄过程中产生矛盾的时候,刘亮花站在了和她同床共枕的罗威一边,因此失去了李小龙的信任。

《猛龙过江》在港岛、宝岛、东南亚、南韩、倭国等地的热映,再一次吸引到好莱坞的目光。

在此之前,《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已经让李小龙走进好莱坞主流制片公司的视野。

李小龙在好莱坞,并不是完全的新人。

返回港岛之前,李小龙已经在好莱坞混迹了几年,得到了一些参演机会。

只是,70年代初的好莱坞,不要说像李小龙这样的东方面孔了,就连黑人都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是完全的白人天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