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做鸡蛋西红柿饺子(1 / 2)

眼看着暑假已经所剩无几,青青仍旧一文未进,她心中开始有了压力。

这个暑假,青青没有回家,她想留在沈阳和姐姐住在一起。

她这么做不是贪图城里的繁华与热闹,只是想着沈阳是个大城市,那里人多、企业多,找到兼职的机会应该也会多。

可连续的失误让她有了些后悔,她开始反思自己当初是不是应该回家,那样的话,她即便没有兼职可做,可也能帮着妈妈晒些青菜,喂喂鸡鸭,更何况七月中旬还有蓝莓可采,这也是一笔收入。

青青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农民,当年在老家时,还有十几亩地可以种,现在来到了这边,不光没找到正式的工作,连赖以为生的地也没有了。

最初的那几年,青青一家过得十分艰难,吃不上饭是常事,后来在这边立了足后,一切才慢慢地变好。

可这也只是有了温饱而已。

青青和弟弟都在读书,虽然姐弟两人已经在尽力节省,但每年的花费还是让父母感到很吃力,以至于每到开学要交钱时,青青的爸爸总打算让他们辍学回家。

青青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内心总是有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总是想尽办法去弥补自身的这种压抑又慌张的情绪。

上学时,她总是加倍努力地考取好成绩,期望获得认可,中考那一段时间,她甚至和衣而睡,就是为了能多看几页书,可没有好的睡眠,又怎么能有好的精神呢?

青青的努力程度让老师、同学们佩服,也在初中、小学里很有效果,但到了高中,在接触更深、更广的知识时,这样的方式就行不通了。

高考时,青青勉强通过一本,被一所省内的普通大学录取,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为她感到可惜,但对青青来说,这已经是她努力的极限了。

大学期间,青青还维持着高中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去学习,按时上课,认真做学习笔记,这种努力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她并不了解读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实际上读大学的意义并不在意培养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它对学生的综合性提升要求更高,这表现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些东西的积累都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四年的专业知识浸染,让学生通过更细致、更系统地学习后,在将来进入社会中,能更好地将自己所学融入到工作岗位、服务于社会群体,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但这样的领悟青青在读书时是体会不到的,也没有人在身边指导她,她只能靠着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一切,有些是对的,有些则一开始就是错的。

这个暑假,青青待得无比焦虑与沮丧,一部分与自己要荒度的假期有关,另一部分也与姐姐的情绪有关。

或许是从小生长在物质条件匮乏家庭的原因,又或许是很小就出来打工,让她过早地接触了社会的另一面所致,姐姐看起来比青青更加焦虑。

在这个装饰简单,但每月房租却要上千元的房子里,姐姐每天都在为生存不断挣扎着。

为了省点钱,她曾尝试着把另一半的房间挂租出去,可上门的租客不是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就是出摊的小贩,弄得她不得安宁,最后只能停止合租,自己一个人住。

可这样做,姐姐的经济压力也比以前大。

青青没到姐姐家住时,她不清楚姐姐是怎样舒缓心理压力的,这次来沈阳姐姐家,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暑假中,青青总算见到了底层人的日常喜怒哀乐。

最初来姐姐家时,姐姐是很开心的,她在外打拼很辛苦,有时真心希望有亲人在身边陪伴解闷,青青虽说涉世未深,但对此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时姐妹两个相处起来都很轻松、自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