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陆遥要改写小说了!47(2 / 2)

“有些人天赋如此啊,你不得不佩服。告诉你,他还是华清大学的大学生。”

“啥!”陈中师又被震惊了,“今年考上的?”

“去年,77年,跟张海波一届考上的。”

“那他考华清大学干什么?应该报考北都大学,要么北都师大也好啊。”

陆遥笑了,摇头叹气。

“怎么了老陆?”陈中师看到他这个样子,好奇地问道。

“老陈,你肯定万万想不到,这位春生同志考上华清大学什么专业?”

“怎么专业?华清大学强在理工科,文科没有啥强的啊。”

“他报考的是华清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

“啥!”陈中师身子往前一倾,手里的烟一抖,烟灰落地,“学计算机专业?”

“是啊,学计算机专业的,写的诗歌,让同时代的诗人,都有点绝望了。他那部发表在《北都文艺》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你看了吗?”

“看了,所以我就动了心思,要加把劲,赶在春生同志把魔爪伸到小说界之前,多写几部小说。”

“哈哈。”

陈中师和陆遥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完后,又感慨万千。

“老陈,你说春生的这首《再别康桥》,写得好不好?”

“肯定好。只是我不是写诗歌的,只是觉得好,到底好在哪里,讲不出来。嗯,”陈中师盯着陆遥,“老陆,你是写诗歌出家的,又负责《雍西文艺》诗歌、散文的编辑,你给说说。

我回去后,文化馆的那群人肯定会问我。要是讲不出来,我这个副馆长就要丢脸了。”

陆遥笑了笑,又掏出两支烟,跟陈中师一人一根。

点上后,陆遥吐了一团烟雾,缓缓地说道:“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有激情,有想象,却缺乏一种诗韵和意境。”

“诗韵和意境?”

“对,就是中国诗歌从唐诗宋词,一脉相传下来的那种诗韵和意境。”

陈中师一拍大腿,“明白了一点,文字之美。我们这个年代的诗歌,光顾着抒发情绪去了,忘记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音韵、意境的文字之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遇到知音的陆遥也很兴奋,接了一句继续说道,“对的,可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色。我们现在不能写律诗,写词牌,要写现代诗。”

陈中师马上接了一句,“但是写现代诗,我们中国文化的好东西,它也不能丢啊!”

陆遥感慨地点点头,“是啊,这几年的诗歌,全注重抒情去了,音韵、意境有,但是全在学国外诗歌,自己诗词的精髓,却是一点没学到。

春生同志的这首《再别康桥》,可谓是集音韵、意境、抒情、想象等各方面于大成啊。”

“老陆,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

“老陈,不要觉得。”

陆遥笑着说道,“我给你分析分析。

你听着这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可谓是深得宋词的音韵意境之美。

往下马上是‘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直接把意境和情绪全部推到最高峰。”

陈中师默想了一会,兴奋地点头。

“老陆,你这么一点拨,还真是的啊!我只是觉得《再别康桥》写得很好,很美,想不到还有这么多优点啊。”

陆遥继续说道:“海波同志在给我的信里说道,艾庆同志在文联内部会议上,评价春生同志这首诗时,说他体会到了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完全达到了现代诗歌的最完美状态。。”

陈中师愣住了,“艾庆同志评价这么高?”

“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再别康桥》,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艾庆同志所说的‘音乐的美’指的是音韵;‘绘画的美’指的是这首诗画面描写美如画;‘建筑的美’指的是整首的结构精巧绝妙。

仔细想想,现代诗歌里,能达到这个高度,数来数去,可能只有春生同志的《再别康桥》。”

陈中师狠狠吸了一口烟,乐了,“春生同志此前宣布没有诗歌灵感,说要在诗歌界封笔,是给你们这些写诗的留面子,留条活路。

好了,被几个小人硬逼着当众写诗。好了,写出来了,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陆遥也是一脸的苦涩,“是啊,我们这些写诗的,看到这首诗,即欢心鼓舞,又失落绝望。老陈,不瞒你说,我已经决定改行写小说了。”

陈中师哈哈大笑,“老陆,那你我得抓紧时间,趁着春生同志还只有一篇小说,赶紧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