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春风,开始吹遍祖国大地了63(2 / 2)

《巴山夜雨》。

一看页数,大手笔啊,《北都文艺》花了五分之四的页面,刊登春生同志的这篇文章和这部新小说。

这是在向全国宣告,他们坚决站在春生同志这一边。

陈中师沉下心,翻阅起这篇小说。

一艘开往江夏的客轮即将从崇庆启航。被F4关押了六年的诗人秋石成为钦点要犯,正被一男一女押送上船。

他自知此行路途艰险,眷恋地回顾着这座云遮雾掩的山城。这里,有他死去的爱妻,还有一个尚未见过面的孩子。

三等舱里,八个人萍水相逢,开始了水上行程。

八人中有卖身还债、哀怨愁苦的农村姑娘;有好心地告诫别人祸从口出,但仗义执言的品性又在不时给她惹来祸端的女教师。

有被过去折磨得犹如惊弓之鸟的京剧老艺人;有千里迢迢赶来祭奠儿子的农村老大娘,老人的儿子“抗日、打老蒋都没死”,却死于五斗,葬身在湍急的大江涡漩中。

有始而上当受骗,继而觉醒,然后在特殊的年代,以玩世不恭的特殊方式表露爱憎的青年工人。

有秋石和男女两位押解人员;偶尔还有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不时出现。

...

最后,在船长、乘警以及男押解员等全船人的通力协助下,秋石背着女儿,在夷陵上岸,走向了祖国的大地。

陈中师的泪水不知不觉地眼眶里溢出,右手掌使劲地搽拭着脸上的泪水,边抹眼泪边说道。

“春生同志,这篇小说,写得不比《芙蓉镇》差啊。它以群像的形式,众人的口述,讲述着那个年代...也表达着对那个年代的反思。

最后秋石背着女儿,走在朝阳下,给人以莫大的希望啊!”

“是啊。”陆遥也感慨道,“这篇小说后面还有一首歌,是春生同志特意为小说谱写的。”

什么?

春生同志为了一篇小说,还特意谱写了一首歌?

现在写小说这么讲究了吗?

陈中师翻到后面,果然看到后面一页上是一份简谱。

陈中师身为文化馆副馆长,还是识谱,他哼着简谱,慢慢地哼唱起来。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

上沪,巩家。

巩父、巩母、巩雪和巩颍轮流看完《北都文艺》上的这篇小说,都陷入到一种莫名的情绪中。

凄凉、悲哀,对过去的不堪回首,又充满对未来的期望。

巩雪看着简谱,轻声哼唱了起来,“...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小伞儿带着我飞翔。”

唱着唱着,巩雪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流在脸上。

巩母再也忍不住,转身一把抱住巩父肩膀,呜呜地哭了起来,“这个小曾写小说,怎么尽往人心里捅刀子啊!”

上影厂,谢进拿着《北都文艺》,坐在许商楚办公室的那张又旧又破的沙发上。

他抬起头,一脸苦笑地说道。

“许厂长,在普通群众眼里,小曾的这部小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小说,可是在我们眼里,又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这次更绝,连主题曲都配好了。”

许商楚也叹了一口气,“我还是低估了小曾同志的才华啊。再怎么批判他,无所谓,直接用才华反击,就像上次在诗歌颁奖典礼一样。

而且他对人心的把握,十分精准啊。

《巴山夜雨》,他通过塑造一个悲剧人物,讲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不仅进一步印证他所说的伤痕文学的意义,更唤起了全国人民的共情,推动了全国人民对于那段岁月的反思。

他这几个故事,讲得深入人心,耐人寻味啊!”

两个多月后,《群众日报》第二版,刊登了一篇文章,上面简略地提到伤痕文学,然后说道,“许多长期以来文艺界不敢触碰的问题,现在敢于突破,敢于议论,敢于探讨了...”

许多有心人知道,春风,终于开始吹遍祖国大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