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艺老贴服传世兄 两脚人收服白毛兽38(2 / 2)

聋哑二仆和传世仆从这才上前动手,传世道:

“慢着,先御下一腿留给大山猫。”

鹿肉佐酒,肉香而酒烈,喝得不亦乐乎之际,传世开口道:

“老传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传大人有话尽管说,我四人无不洗耳恭听!”四老亲眼目睹传世徒手降服白毛大虫,知道坊间传言非虚。现在对传世那是五体投地外加仰慕三千,传世每说的一句话比皇帝的圣旨都还要好用。

“四老琴棋书画各占一绝,闻名天下,如今又有笔架山雄险奇秀尽皆占完。以老传之意在此建一座书院,招揽四方学子,授业解惑,不知四老意下如何?”

“传大人,此事恐怕不妥,我四人原本也是为了躲清静,才来的此地!”独老虽然一改之前对传世的粗浅看法,但还是提出自己的想法道。

“老传知道四老乃高古之士,不慕浮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然,人非草木,生老病死,孰能无虞?”传世只差把“吃喝拉撒”四个字说出来。

接着传世又道:

“况且,古晋之时亦有隐者打铁造酒以谋衣食,这并不辱没自身修行!再者,孤芳自赏怎如百花满园,桃李天下?一旦四老仙世,琴棋书画之技湮灭不再,岂不可惜?为四老计,一旦书院建成,挂名可也,教与不教都不强求。到时,自有官府按月送来酒米衣物和月俸,有官府护着谅那些强人也不敢觊觎笔架之地!”

一番话说得三老频频点头,连连称是,只有孤老仍有话说:

“传大人所言自然不差,我四人皆山野之人,只想学伯夷、叔齐,了此残生,它事不问的!”

传世见过孤老的字画,心生一计道:

“老传粗通字画,想与孤老切磋一二,如何?”

四老闻言,取来笔墨,传世乘着酒兴当场挥毫,画成一幅山水画,里面尽是笔架风景,又将四老影像画入其中,题名:笔架山居图。

孤老看罢大惊:

“此画有古晋之风,笔法老道,当真是绝品!”

扼腕叹息,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不再固执,喟然道:

“但凭传大人所使,四老无不从命!”

传世见说动四老,于是让人持印信请来本地州官县吏,共同商议建书院一事。

太守和本地县令见印信如见圣旨,不敢有片时的耽搁,又因斩杀化州太守的事弄得人尽皆知,为官者更是慌作一团,都不想惹钦差大人一个不高兴摘了乌纱掉了脑袋。

太守和县令颤颤兢兢,捏着一把汗来见煞神传大人。得知是建书院,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拿出十二分的激情召集石匠、木匠和民夫动起来,一时之间乒乓之声不绝于耳,书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拨地而起。

小怪小孩子心性,初见大山猫时有些惧怕,后来在传世的鼓励下,才敢与大山猫接触。亲近之后,发现大山猫温顺,便与大山猫玩成一片,捉耳挠痒无所不为。最后,大山猫出去觅食时也都驮着小怪来去自如,如履平地,一帮干活的人见了无不啧啧称奇。

传世本就是琴中知音,棋中圣手,日与鳏寡二老切磋技艺。初时还略输一筹,传世聪明绝顶,悟性极高,不几日便与寡老平分秋色,之后还不时的胜他几局。至于调琴,一般人要数年才能学成的《清音九弄》,传世数日间便弹奏自如,令鳏老瞪目结舌,连称奇迹,自叹弗如。

由于钦差大人亲自监工,州县官吏不敢懈怠,催动上百名石匠、木匠和民夫赶工,仅数十日光景,书院便建好了。书院倚山造势,错落有致,虽然不是十分宏大,却也宽敞明亮,远胜之前的破败茅屋百倍都不止,钦差大人传世也是十分满意。

看着气势不凡的大门,太守、县令、四老都要求传世留下墨宝,传世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物道:

“此事老传早有安排!”

众人看时,竟是皇帝御笔所书“笔架书院”四个大字。原来是几日前飞鸽传书让人专程从京城送来的,送字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孙大车,这让传世有些意外,孙大车道:

“大车也要学些文化,故此,讨了这个差事!”

传世笑道:

“是怕香奴看不上你吧?”

传世交接一番之后便要返京,太守、县令及四老皆来送行,其中就数孤老说话最多:

“传大人风流倜傥,神仙一般的人物,相处几日也是三生有幸!我等四人以琴棋书画自居,颇为自负,直至遇见大人后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大人不只有文韬,更兼武略,以一人之身通透琴棋书画四艺,令我等汗颜哪!”

孤老由衷道:

“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大隐说的就是传大人呀!”

小怪对传世道:

“公子,带上大山猫跟我们一起回京吧!”

“这哪行?京城之内人来人往的,吓到行人那罪过可就大了,再说大山猫乃笔架山神兽,岂可擅离职守?”

大山猫怕传世,却与小怪很亲近,远远的送了一程又一程,小怪十分不舍,搂着大山猫脖子安慰道:

“暂且留下,以后来接你!”

传世道:

“回去吧,记住,不得扰民!”

大山猫吼了一声,这才窜入林中,不见踪影。

州县官吏初见大山猫本尊时,吓了一大跳,知道被传世降服后,不由猛拍钦差大人马屁:

“传大人神鬼莫测,竟能收服世所罕见之白毛大虫,真千古第一人也!山神临笔架,是为大梁之祥瑞,当主我大梁国泰民安、永世其昌。”

传世直翻白眼:山上还有白兔呢,为何不说是祥瑞?这山神还被小怪骑在胯下呢,又怎么说?

德仁殿上,君臣相谈甚欢,皇帝道:

“此番讨贼,先前虽有折损,后来却是大获全胜,皆爱卿之功也!”

传世道:

“微臣不敢贪功,若非靖边候探得虚实,令贼轻敌,加之众将士用命,不能有此胜!”

“爱卿过谦,朕当如何赏你?”

“微臣得赏已多,无需再赏!此战之中,微臣得一将才,姓郑名同,当记首功,望陛下录用。”

“升郑同为游击将军,调左营听用,其余各有升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