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抄书59(1 / 2)

吃过早饭之后,赵兴带上笔墨纸砚,向从父家里跑去。富平里距离从父家十五里,汉代的一里大约四百米,十五里相当于六公里,如果走过去,即便是暴走也要一个小时,未免有些耽误时间。黄巾起义就在明年,留给赵兴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抓紧时间练武、学习,跑过去就当是锻炼身体。上战场难免会打败仗,跑慢了就会小命不保,因此跑得快比武艺高强更加重要。

穿越之前,赵兴连一公里都跑不下来;穿越以后,他每天逼着自己锻炼,六公里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只是小case。可即便如此,跑到玉屏里的时候,他还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子冉,你这满头大汗的,是不是有什么急事?”自从知道赵兴有才,老头儿对他的态度就好了起来。

“没什么急事,只是走过来太慢,耽误时间,所以才跑过来的。”

“好!汝能如此,我赵家有希望了。”

老头儿吩咐下人端来一盆水,让赵兴洗了脸。

“子冉,要不然你就住在我家吧,免得每天跑来跑去,费时费力的。”老头儿从赵景那里得知,赵兴有了出仕的想法,因此他想让赵兴住在自己家中,以便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从父,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还得回去照看我娘,所以不能住在您这里。”赵兴想回去练武,不得不找个借口。

“有孝心,好!”老头儿嘴上说好,心里却有些失落。

“从父,您这里都有些什么书?”赵兴不想跟老头儿废话,直入主题。

老头儿得意地说道:“我这里有很多书,就看你想抄什么了。”

“从父,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吧。”赵兴上学的时候虽然学过古文,但那只是皮毛而已,要想从根上了解汉代的文化,就必须从头学起。好在赵兴是有基础的,从头开始学不会太难,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老头儿颇为不解,问道:“子冉,我记得你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啊,为什么要从最简单的开始?”

“从父,我曾受过很重的伤,伤好之后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我想从头开始学。”赵兴编了一个理由。

“那好,就从《仓颉篇》开始,你跟我来。”《仓颉篇》是汉代幼童启蒙用书,也是一本识字用书。仓颉,传说中的人物,黄帝的助手,汉字的始祖。

书库内,靠墙有一溜木头架子,架子上摆着一卷一卷的木简,分成若干堆,每一堆都标注有书名。

赵清指着一堆木简,道:“来,把这些抱走。”

赵兴数了一下,一共是十捆,看起来虽然不少,但并没有多少字。一片木简最多能写几十个字,一捆木简十几、二十几片,顶多几百个字。十捆木简加起来才几千个字,放到现代不过几页纸而已。

学富五车,古代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其实那都是按竹简算的,真正算一下,并没有多少字。古代造车技术比较原始,载重有限,一车竹简最多也就几百捆,一捆几百字,加在一起也就几万到几十万字,仅仅相当于现在一本书的字数。学富五车,不过五本书而已。赵兴读过的书,恐怕五百本都不止。当然了,古人读书是精读,背下来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赵兴读书大多是泛读,甚至略读。

赵兴抱起木简,回到堂屋,把木简放在几案上,轻叹一声,心道:“二十多岁的人,却要学习儿童读物,天理何在?”

赵兴跪坐下来,取出笔墨纸砚,准备开始抄写。看到赵兴拿出纸,老头儿严厉地说道:“纸张太贵,容易损坏,要用木简。”古代的书是传家宝,写在木简上放几十年都不会变样,但纸张就不行了。

“从父,你这一大堆木简,我用几张纸就能抄完。虽然贵一点,但携带方便,我觉得值。”

老头生气了,把脸一板,说道:“兴儿,你这是败家,你知道吗?”

“从父,纸已经买来了,不用也是浪费。”

“那也不行,必须用木简!”老头非常固执,他认准的事儿,别人怎么说都不行。

“遵命!”赵兴担心老头儿生气,不让自己抄书,只得认输。

老头儿吩咐下人取来木简。赵兴刚在木简上写了一个字,坐在对面的老头儿就开始教训他了:“字写的太难看,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老头儿异常严厉,赵兴不由得心生畏惧,唯唯诺诺地答道:“不知道。”

赵兴上学的时候练过书法,写的字还可以,不过那是钢笔字,不是毛笔字。用毛笔写字本就很难,在木简上写蝇头小楷,更是难上加难,稍微一个不注意,笔划粗一点儿,一个字就废了。若不是在山寨里练过几天,恐怕在木简上写字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

“你拿笔的姿势不对。”老头儿拿起笔来,给赵兴做了一个示范,说道:“看到没,应该这样拿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