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凭谁议论天下事(三)30(2 / 2)

此话一出,围坐在篝火旁的十数人纷纷点头称是。

石七朗端着粥碗沉思片刻,用力一点头:“刘太尉不是在骗咱们,因为他也要北伐,若是真的有去无回,岂不是在自寻死路,所以俺还是信他的。”

石七朗用独眼环视乡人:“俺原本想着带着你们活,回头投靠金贼也好,落草为寇也罢,都可以。现在既然能换个活法,那咱们就不当奴,也不当贼!”

“咱们要堂堂正正的当个人,要堂堂正正的回家,不止咱们要当个人,也得让家乡父老当个人!”

石七朗并没有压低声音说话,所以不止他的乡人,连周围一圈人也听得一清二楚。

潦草的应诺声与交流声嘈杂响起,又消散在夜风之中。

中年文士只是借着火光,在纸上奋笔疾书。

良久之后,书信写完,等待墨迹干透后,他又咬破手指,在信的结尾摁上指印。

随后中年文士将书信装进信封,用蜡封好后,带着两名心腹随从施施然走出了军营。

刚刚踏上主街,中年文士就看见了正在接收涟水县册的徐宗偃。

这位楚州通判正忙得晕头转向,猛然一回头,却借着火光看见中年文士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不由得揉了揉眼睛。

徐通判确定没有看错后,不由得用惨叫般的声音大呼一声:“陆司直,你为何会在这里?!”

徐通判知道面前的中年文人乃是大理寺司直,来楚州来巡查狱案,可是前日不就走了吗?如何又在涟水城?

中年文士笑道:“前日在码头处听船家说有大事,就等了两天,今日中午混在船队里来到涟水。幸亏我来了,否则怎么会知晓你们做的好大事呢?”

“陆司直说笑了。”徐通判额头布满冷汗。

终宋一朝,对于军队的把控堪称丧心病狂,现在虽然不是宋徽宗时调动百人就得上报的情景,然而出动大军,越过黄河去攻打金国县城,却不上报枢密院,怎么想怎么是找死的举动。

你自然可以辩解是魏胜自发北上,然而不要当朝中诸公是傻子,这种事情只要调查就根本瞒不住。

事实上,若非蓝师稷与徐宗偃都知晓涟水楚州防线的重要性,他俩连擦边球都不敢打。

当然,只要瞒住几个月,等金军大军南下,这点事就根本不叫事了。

可谁知道自中枢大理寺来的司直竟然在这里呢?

中年文士仿佛知道徐通判的所思所想:“没有说笑,老夫只知金国汉人不堪欺压,魏胜、刘淮举义兵抗金,夺涟水县而奔宋,其中缘由,都在这书信中,劳烦徐通判交与上峰,再呈给官家。”

徐通判接过信件,愣了愣:“那陆司直你要去哪里?”

中年文士捻须而笑,从容回答:“自然是去北伐。”

徐通判心神大震,抓着信件的手竟然有些颤抖:“陆……陆司直,你是朝中清贵……为何……为何……”

“老夫今年三十有七,已然半截入土了,蹉跎半生,今日恰逢其会,如若不正心而前,今后必将追悔余生。”

中年文士打断了徐通判的询问:“如若遇到家乡父老,就跟他们说,北方不定,我陆游就不回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