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君臣同好造天书26(2 / 2)

只要王旦在这个世上存在一日,王钦若便一日做不成宰相。

王钦若认定王旦像五步蛇那样挡住了他通往飞黄腾达之路,对其可谓恨入骨髓,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偷偷画符念咒,咒其早死早托生。

当时的坊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在不得不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人中,有那么一位要天天诅咒另外一个早死的,那么被诅咒的这个人十有八九会遂了诅咒者之所愿。

王旦有午觉习惯,朝廷里忙的时候午间不能回府,只能在府衙内暂时歇憩。

王旦还有个习惯,只要休息就必须仰卧,不像其他人那般可以变通,比如左侧卧或者右侧卧。

王钦若知道此情,放言出去:“这不是午睡,这叫挺尸。好端端的在衙署里挺尸,当不得好死。”

天禧元年(1017)十一月,这年飞雪飘至的第一天,王旦就死在了自己府衙里。

太常礼院进言,宰相出殡,当辍视朝。王旦死在宰相任上,应当照礼例行事。中书省的意见是,宰相下葬之日皇帝可以不辍朝,但应不受百官朝贺。

对此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议者认为是日当罢百官拜之礼。

此时王钦若主持中书,权位已经是宰相了,他的意见是不宜对一个经常在衙署挺尸的人有太多讲究,照旧上朝无碍。

王钦若登上相位之后,照理说,已经是位极人臣,就不该为了向上爬而陷害他人了。事实却恰恰相反,王钦若对此已经上瘾。他的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为了巩固权位而排斥异己。

他清楚得很,在士大夫阶层空前强盛的时代,没有舆论嘉许和强大势力支持,仅仅靠皇帝一个人并不保险。

于是在王钦若主张下,给事中、参知政事王曾被罢免,贬为礼部侍郎。

王钦若和王曾此前有一个插曲。

真宗好神仙之术,渴望延年益寿,便在宫内修筑昭应、景灵、会灵三宫观,皆以宠臣领修筑的职责。真宗知道王曾对此事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让王曾去当修筑使,王曾不会全力以赴的,所以才改派王钦若主持此事,但王曾又不让,惹怒了真宗。

但王曾何许人也,他是赵宋朝有名的“三元”宰相。

“三元”者,即当年他通过的第一次考试州试,此为第一元解元。在礼部参加二次考试省试,以《有教无类赋》得省考第一会元,随后参加殿试,以《有物混成赋》得真宗赏识钦点状元。

所以尽管触怒了龙颜,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举,有“三元”的光环在那里罩着,一旦皇帝的气头过了,也就没什么事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如果朝中没有王钦若这号人物,王曾应该是可以安然无恙的,因为原来那些行之有效的“道理”一定会起作用,为他开脱。

现在问题是,朝中有了王钦若这号人物,所以,曾经的道理便不再管用了。

王钦若当上宰相后,可以说逮着机会就说王曾的坏话。碰巧赶上王曾买太祖贺皇后家旧第,买卖本来已经达成,但贺皇后家尚未搬迁,一日一日地往后拖,王曾也不好惹,就派人弄来泥土倒在贺皇后门前。

贺家气愤不过,一纸诉状递到了朝廷。

第二天,真宗找来王钦若商议如何处理。这次王曾惹翻的可是皇亲国戚,加上王钦若的拱火,结果很快便出来了,免去王曾参知政事职务。

但是王曾那“三元”毕竟不虚,真宗罢了王曾的官没多久,又下令给他官复原位,把王钦若气得半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