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欧阳初识薄皮梅34(2 / 2)

这也是欧阳修与梅尧臣第一次见面的记忆了。

走进来的时候,其实欧阳修并没有怎么留意其他人。

头一回来钱府,他只寻思这里的人可能是钱惟演的下僚,没有想到会是他的客人。

欧阳修本来以为钱使相以开府之尊,一定会大牌得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坐在那儿用目光来迎接他这个晚辈后生——即令如此他认为也是很正常。

没有想到钱使相会先站起来。

旁边的梅尧臣也跟着站了起来,望着欧阳修,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寒暄过后,钱惟演就向欧阳修介绍梅尧臣。

“这是梅圣俞,除了为人好,琴棋书画也都很了得,你们以后肯定会成为挚交的。”钱惟演说。

“久仰,见过圣俞兄。”欧阳修抱拳道。

“久仰,见过欧阳兄。”梅尧臣亦作了一个揖。

梅尧臣说起话来慢腾腾的,声音也不高,说一句看你一眼,仿佛怕你听不懂似的。他前不久刚调任河南县(今河南洛阳西)主簿。

了解到欧阳修平生首次来洛阳,钱惟演便提议他与梅尧臣找个时间同游龙门、登香山,他说:“梅尧臣也未曾到过龙门呢,你们两个正好可以结伴同行啊。”

对于“梅尧臣”这个名字,欧阳修此前有所耳闻,知道他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得细皮嫩肉,说活爱脸红,外号“薄皮梅”。据称他颇有文采,为人谦卑、和善,素来热衷佛学且颇有研究,与为了跟风而强迫自己信佛的那些人截然不同。

看来钱惟演正是为此才建议他们同去龙门的。

本来,可能由于家教的关系,欧阳修对有关释家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可龙门山和龙门东山,又称香山,是享誉遐迩的历史名胜,白居易不是曾说过“洛阳西郊山水之盛,龙门首焉”么,白居易自己即颇与龙门有缘,晚年一直居住于此。

而且钱惟演似乎对此事很是热心,看得出他对梅尧臣很器重,也希望为欧阳修提供一个机会,让欧阳修和梅尧臣从此结识。

欧阳修新涉仕途,钱惟演以一府之尊,却能放下身段延请后辈,也算是有大恩德了,加之盛情难却,欧阳修便应约与梅尧臣一起前往龙门和香山游览,同行的还有李襄宾和梅尧臣的一个书童。

欧阳修和梅尧臣走在前面,李襄宾和书童紧随其后。

梅尧臣一开口就脸红,声音又低,欧阳修只能和他靠得很近才能听清楚。一路上全是梅尧臣在介绍,欧阳修在听。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数量不是很多,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直至隋唐五代十国至宋,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才有了如今的气派。

如此旷日持久的营造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洞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二里,造像十万余尊,其中佛像巨者可达数丈,微者则仅有数寸,令人叹为观止。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二字,本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历时二十四年,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规划中的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三所洞窟,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迟至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题材则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家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众像衣带飘逸,迎风翱翔,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描摹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对坐说法情景。第二层是舍身饲虎,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描摹孝文帝和皇太后礼佛的情景。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

欧阳修觉得梅尧臣的声音很像寺庙里领诵的和尚。

梅尧臣特别给欧阳修讲了“舍身饲虎”的故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