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贬官夷陵入四贤54(2 / 2)

吕夷简得知这个消息后,大为光火。他在仁宗面前自我辩解,诋毁范仲淹言辞迂阔,好高骛远而有名无实,又指控范仲淹越职言事,推荐引用朋党,离间君臣关系。

念及吕夷简对待刘太后势力和生母李宸妃的正确站队之功,仁宗把支持的砝码加在了吕夷简这边,那么范仲淹自然就需要被“制衡”了。

结果,范仲淹在五月九日落职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为使范仲淹被贬更符合情理,需要编织范仲淹的罪名,为此朝廷还特地在正殿上张榜告诫文武百官:不准结为朋党,不准越职言事。

秘书丞、集贤校理余靖上书替范仲淹辩护,指出仁宗亲政以来,三年多时间,三次贬逐台谏官,恐非国家之福,建议朝廷追回成命。这等于直接扇仁宗耳光了,余靖立马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酒税。

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索性上书自我投诉。他说自己与范仲淹“义兼师友”,心气相通,关系非同一般。余靖与范仲淹交情疏远,还因为朋党关系受罪,自己不可幸免,请求朝廷降职处分。

这是自己跳出来的,于是求仁得仁,尹洙也被贬往郢州(今湖北钟祥)监酒税。

这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替范仲淹等人讲话的,只有谏官了,然而,谏官、御史们缄口不言。

右司谏高若抐是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徙家卫州(今河南汲县)。强学善记,精于天文,因母病兼习医术,竟成神医,虽国医皆屈服。不但不替范仲淹辩白,反而违背良心随声附和,落井下石,诋毁范仲淹为人,认为朝廷在处理范仲淹一案中并无不妥之处,范仲淹急于进用,论事狂直,被贬黜完全是咎由自取。

欧阳修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挥笔写下著名的《与高司谏书》。书信舒缓迂回,起笔于遥遥十四年前,从闻名到见面,徐徐回顾对高若讷思想品质的认识过程。接着,又是一番迂曲设辞,看起来似乎是为高若讷开脱,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层层剥落高氏伪装,暴露他依阿执政,俯仰默默的卑劣品质。

高若讷读信后愤怒难堪。他将书信交给了仁宗,并且进言:朝廷内外的人读到这封信,恐怕会说皇上因为意见不同而驱逐贤臣,这对朝廷的损害委实不小。

如此一来,等待欧阳修的下场可想而知,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这是欧阳修第一次被贬谪。

获悉欧阳修被贬官夷陵,梅尧臣、苏舜钦等人愤慨之余纷纷寄诗赠文给予安慰,并勉励这位正直敢言的老朋友,这些人里面包括石介。

欧阳修让大家不要太为他担忧,他说:“这没什么,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就向什么样的生活迎面走过去。”

声援的同僚仍大有人在。馆阁校勘蔡襄为了申张正义,创作了《四贤一不肖诗》,歌颂范仲淹、余靖、尹洙和欧阳修四位贤臣,鞭挞不肖之徒高若讷。

诗歌写成后,京城人士争相传诵,书商转手倒卖,可以牟取暴利。据说契丹使者将它购买回国,连同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一起,张贴在幽州(今北京)接待宋使的驿馆里。

欧阳修离开朝廷去夷陵上任前夕,挥笔写下政论文字《原弊》。所谓“原弊”,指谓推究宋朝弊政的根源,分析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原因。

然而这些篇章,仁宗不可能看到,即便是看到了,也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