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见王叔(1 / 2)

太子宫,书房

“咚咚咚,殿下,东西已经做好了。”

不知过了多久,赵全敲响了书房的门。

门外传来的声音,让赵章眼前一亮。

“哦,快进来。”他的声音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诺!”

赵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物什,正是刚刚赵章吩咐他做的东西。

赵章接过赵全手中的东西,翻来覆去的看了起来,嘴里连连称赞:“不错,就是这个样子。赵全,干得不错。”

“殿下过奖了,都是属下分内之事”

“嗯,下去吧,叫下面备好车马,我随后随后就到。”

赵章吩咐下去,打算现在就去赵成府邸。

“这,殿下,马上就到正午了,不如吃过日中食再去吧!”

“哦,是么”

赵章走到门面,看着太阳已到正中,这才感觉到腹中一阵饥饿。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天子及诸侯就已经开始每日食三餐了,分别为:

朝食:“平旦至食时”,即从日出到辰时(七点)之前;

日中食:“隅中至日昳”,指在“正中”之前,即正午(十二时)之前将到正午的时候;

夕食:“晡时至黄昏”,即酉时(下午五点)至天将黑的黄昏之间。

平民则只有朝食和夕食两餐,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劳作节奏。

而士卒同样是两顿,一般是在巳时(上午十点左右)和申时(下午四点左右)。

等到战国时期,一日三餐在贵族间就比较普遍了。

并且对于进餐时间,时人讲“食不时不食”,即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

而早朝是在卯时(五点),点卯点卯,正因为此,等到早朝结束,已是辰时(七点),而这期间,正是吃朝食的时间,故而每逢早朝,便只得饿着肚子上殿。至于带些小食在进殿前垫垫肚子,也是常有的。好在此时若非特别通知,不必天天早朝,不然光这一点,就够赵章好受的了。

“也罢,便先用餐吧!”

赵章说着,便让赵全吩咐下人将饭食端进来。

说到吃饭,在西周时期,可是件十分繁琐的事情,饭前饭后的礼仪,食物的种类、数量,都得符合周礼的要求。等到战国时期,除了宴请宾客之时,平时用餐已经没有那么多规矩了,礼崩乐坏,不外如是。

而由于铁锅在此时还没有出现,因此便没有后世最常见的炒菜,取而代之的是蒸、煮、烤,炙、煎、炸、炖这几种为主要的烹饪方式。加之缺少各种调味的配料,基本以咸、甜味为主,因此做出来的饭菜在赵章看来,很难说有多好吃。

赵全出去不一会儿,只见几名侍女,端着大大小小的几个食器,依次摆在了几案上。

有一小鼎煮羊肉,一豆肉羹,一豆腌白菜,一簋(圆口双耳大碗)米饭及一只小盅。

侍女用勺将肉羹盛到小盅之中后,便在旁边站定,等候赵章随时召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