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右贤王察可27(1 / 2)

漠北城外的大火烧掉了乌斯人最后一点士气,再加上粮草不足,北宁王病倒,乌斯大军只得撤退。

最先撤走的是蛮族人。由于没有取得南征的胜利,乌斯人承诺给他们的好处一样也没有兑现,反而伤亡惨重,他们抛下乌斯人径直走了。

接着离开的是左贤王部。

左贤王本就不喜欢北宁王,同样他也不喜欢右贤王。在左贤王看来,此两人皆是无才之人。北宁王因母亲是乌斯王的宠妃才得以被乌斯王宠爱,其才能差之南平王千里,若是让其接任乌斯王位,乌斯必将就此衰落。

而右贤王之所以能当上右贤王,完全是因为运气太好,这些年也是因为投乌斯王所好才一直恩宠不减。要论其才能着实不足以胜任右贤王一职。

其实左贤王开始是拒绝出任南征副统帅,但耐不住乌斯王的强硬命令。所以即便最后来到了漠北城外,他也没有打算用心辅佐北宁王。因为在他看来,此次南征虽然重要,但乌斯的未来更加重要,所以他是希望北宁王无功而返,从而失去争夺王位的资格。

当右贤王提出稳扎稳打,用漠北城为饵,引西北军决战的战略时,左贤王虽然觉得这不是好策略,但也没有反对。西北军是大周最能打的军队,如今的主将董成虽然不如韩骥,但也不会傻到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选择与乌斯大军决战。

果然,西北军主力虽然尽出,但却并没有在漠北城外与乌斯大军决战,而是派出精锐骑兵不停地袭扰。

由于担心西北军的袭扰是疑兵,要引乌斯人追击,然后设伏兵歼灭,所以北宁王与右贤王下令不能追击。这样就造成了外围的乌斯人疲于应付西北军的袭扰,损失惨重。

这在左贤王看来就是个笑话。围漠北城的初衷就是引来西北军的主力决战,但如今西北军主力来了却害怕中计而不敢追击。

乌斯人的优势是兵力多于西北军,但现在这个优势并没有被利用好,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把自己的劣势暴露出来。

围而不打,出征时聚拢的士气慢慢消散。而后勤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乌斯人出征自古以来就是无论军官还是普通士兵,最初的粮草都是自备。

乌斯人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士兵英勇作战,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而实施掠夺获取财物。

以往乌斯人南侵的目的比较纯粹,就是为了掠夺大周的人口、粮食和财物,打下的城池能守则守,不能守就舍弃。但这次却不同。乌斯王虽然最初的目的是报仇雪耻,但随着近两年大周内忧不断,他想趁机吞侵整个西北之地,甚至更多的大周疆域。

既然目的改变,那么策略也应该改变。可惜乌斯朝中自上而下几乎都认为此次南征将会势如破竹,大败西北军,尽收西北之地。

而乌斯王为了借此次南征之机压制世家豪门,平衡朝堂权力,破例提拔了许多新家族的子弟,比如出任转运使的拓戈。

此人虽然有些才能,但资历不够,并没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加上世家豪门从中作梗,他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出征之前左贤王与南平王有一次密会,在谈到这些问题时两人都对乌斯王和乌斯朝廷表露出失望之情,对南征也没抱任何希望。不过从内心来说两人也正是希望南征失败的。

左贤王让南平王暂时隐忍,等到他坐上王位再拨乱反正。南平王让左贤王保存实力见机行事。

从出征至今左贤王都是谨言慎行,没有把柄留给北宁王和右贤王,再加上有王城有南平王护佑,南征失败的罪责怎么也落不到他身上。

最后撤离的是北宁王和右贤王。北宁王情绪低落又生病,一切事务都交给了右贤王。

面对撤退的乌斯大军漠北城并没有出兵追击,但董成率领的西北军主力咬着乌斯人的后军打了几仗,让士气低落的乌斯人损失惨重。

不过董成派军追击这一段都是平原地带,乌斯人无法设伏。等乌斯大军进入山道之后,他便下令停止追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