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推进制造37(1 / 2)

反观李东升这边,却是和那边的“对照组”俨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起“对照组”,这倒不是李东升的创意,反而是喝了几年洋墨水的吴主任,

在充分考虑了原本工程师们的意愿以及李东升的意见后,所采取的举措是非常熟悉的,在后世被称为“内部赛马”般的策略:

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现如今计划的初期阶段,还是按照原来的小组分类,先暂时在各自熟悉的小组里研究设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考核来看结果:

但是很显然,有些人能够决定的了开头,但是压根儿想不到中间的过程,

很显然超出吴主任意料的是,李东升他们团队,尤其是在那4个部分上,俨然一骑绝尘:

虽然受限于第三轧钢厂本身来的人员只有6人,根本不可能像对面那样人员充足,直接搞4个部分分步骤解决数控机床的难题,依然在李东升的指导下,成功进入佳境:

对于这四部分:液压系统,数字控制,步进马达以及最后的组装和维修部分而言,

特别是对于继电器控制,以及打孔纸带方面,他们直接拿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对于继电器开关逻辑复杂,容易出现错误连接或短路,

在王胜利师傅带领着还是“预备役”的刘海中,顺着李东升给出的设计图纸,直接选择“另起炉灶”,重新采用了另外一套逻辑设计:

只见在李东升的设计图上,赫然重新设计了继电器相关的控制电路优化的逻辑设计,使整个电路更加简单明了:

特别是李东升创新性的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控制逻辑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模块,每个模块只是单独控制一个特定的功能,

比如将复杂的继电器控制逻辑分解成多个简单模块,每个模块控制一个功能,如进给、退刀、启动、停止等。

这样一来,毫无疑问,大大降低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同样在另一方面,李东升的设计图上,同样采取了自己两世学习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逻辑,

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了布线,有效避免了电路交叉和短路的问题不说,

更是创新性的使用了颜色编码和标签管理每根线,保证了最后成型的机器每个连接都清晰可见。

这样一来,即便发现什么问题,在这样一套严密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下,也完全便于后期整个的检查和维护!

在电路设计和控制领域,李东升团队自起步之初便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尤其是在继电器电路设计方面,从一开始就显著超越了其他竞争者,形成了一种无可匹敌的优势!

至于另外一大难题,有关打孔纸带编程系统这方面,李东升同样也避开了对面那些“老师们”犯下的错误,重新在开始阶段的设计过程中就优化设计了打孔纸带系统,

更是凭借自己深厚的经验,优化了打孔纸带的运行逻辑,更是亲手指导王胜利师傅改进打孔纸带的读取装置,使其更加精确和可靠!

最终,在李东升自己重新设计,简单明了继电器控制电路总的设计图参考下,

同时引入了自己重新设计高质量的打孔纸带和优化改进过的读取装置,成功攻克了这两个最主要的难题:

继电器的总体控制电路的设计以及打孔纸带这套编程系统的相关布置!

当然,在这一方面,王胜利以及另外一个师傅以及刘海中的加入,同样也是功不可没的:

毕竟再好的设计,也得需要人本身的出手才行,

尤其王胜利师傅还是正儿八经的八级钳工,效果对比起来,所谓的意中海之流绝对是堪称碾压一般的存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