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给“年轻人”一点小小的震撼64(1 / 2)

【点接触式晶体管】……

【双极结型晶体管】……

李东升转身后就径直在黑板上写下这两行字,顿时让讲台下的这几位年轻人不明所以!

虽然说这些年轻人也很好学,但是终究不明白李东升写在黑板上这两行字的意思是什么:

只有李东升清楚,晶体管看似领先电子管,具备各种优势,但是终究还是有所区分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晶体管研制过程中的相关趣事了:

事实上,在晶体管诞生前,电子设备广泛使用的是电子管(也称真空管)。

他最初的原理始于当初爱迪生一次实验,在这场实验偶然过程中他发现,在灯泡通电情况下,第三极通正电,箔片并无反应,但第三极通负电时,箔片会漂浮起来。

这种现象总结下来就是:

在高温和真空的条件下,电路中的阴极会释放电子向阳极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相反方向则不会发生这一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分子密度极低,电子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碰撞阻力大大减少,因此电子能够更加自由地移动。

而整个世界之后第1个电磁管也就是根据这种现象而研制诞生的,包括之后的三极管,也没有脱离这个原理,反而是更进一步深入探索的结果。

而后续第一代晶体管,也就是所谓的【点接触式晶体管】,则是这样诞生的:

将两片相隔极小的金箔固定在一个塑料三角上,该部分连着一根弹簧,下方为半导体锗,两片金箔作为两个电极,与半导体材料轻轻接触。

由此,就能实现类似电子管的定向导通效果。

这正是世界上首个点接触式晶体管的原型,晶体管的运作基于半导体材料独特的导电特性,因此,半导体时代的序幕由此开启。

尽管当时的科学家们尚未能完全清晰地阐述其背后的原理,当时国际流行的一些教科书甚至省略了对点接触式晶体管的介绍,但无可否认,它标志着晶体管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而现在,李东升在听到这些年轻人有关于晶体管的设想后,便直接就想到了这件事!

这种晶体管由N型锗板和P型层组成,通过施加不同电压于两个电极,实现电子的流动或阻止电流。

正电压电极吸引电子,而负电压电极排斥电子,从而控制电流的通断。

虽然说这种初级第1代的晶体管,非常笨重也很简陋,并且还透露着一股廉价的塑料感,远远无法和后世那种晶体管密集发展完成后的高度科技感的集成电路相媲美,

但是样的未来科技,也已经开始展露出了他独一无二的优势:

那就是相比电子管,这种刚刚诞生的点接触晶体管,不仅耗能低,无需考虑加热电极耗散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本不需要电子管制造过程中的所需的真空环境,而且制造完成之后,在后续的使用也更加不会不易损坏!

所以,这样的晶体管,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

而当李东升在完善补充了这些年轻人最初和自己阐述的相关原理后,就在这些年轻人还在深思熟虑,仔细消化的同时,更加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李东升竟然反手一淘,就从旁边那看似简陋的讲台里拿出一样东西,就径直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