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深谋远虑1114(1 / 2)

宋献策听到朱慈烺的话后,自然不敢推辞,连忙向朱慈烺行了一礼。</p>

“殿下,那臣就献丑了。”</p>

朱慈烺点头示意无碍。</p>

宋献策看向李定国。</p>

“伯爷,大明是礼仪之邦,华夏正统,做事情向来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尤其是对外征伐,多要师出有名,占着大义方可。</p>

安南、哀牢、暹罗、真腊等国,土地肥沃,如若归于大明,一番教导,这些地方百姓必然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p>

但是,这些国家均是不征之国,大明出兵师出无名。倘若,犯我大明天威的安南叛军逃窜到了这些国家,我大明派军围剿是不是理所当然啊!待到那时,不仅师出有名,而且是名正言顺!”</p>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定国听了宋献策的话后,犹如醍醐灌顶。</p>

好家伙,太子殿下真乃神人也。</p>

走一步谋三步,步步为营,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p>

李定国这时终于明白了朱慈烺的良苦用心和全局谋划。</p>

心中对朱慈烺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p>

可随即,李定国又想到了一个问题。</p>

“殿下,那这伙出逃的叛军如果不逃窜到这些地方呢?”</p>

“哈哈哈哈!”</p>

听到李定国的话,朱慈烺不禁大笑起来。</p>

“他们不向西逃窜,还能去哪里呢?东面是大海,北面是大明,南面有阮氏,他们无路可去!”</p>

朱慈烺信心十足。</p>

李定国一边听,一边思索,想了想,情况还真是这么个情况。</p>

“所以,不仅要放他们跑,追剿的时候,还要慢慢来,绝对不能一网打尽。除非整个东南半岛都归于大明,不然安南这波乱军绝对不能亡!”</p>

朱慈烺环顾四周,对着在场众人说道。</p>

“臣等领命!”</p>

李定国等人弄清楚其中缘由后,明白了朱慈烺的良苦用心,自然领命。</p>

“殿下,升龙城万余投降的士兵怎么办?”</p>

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朱慈烺面前。</p>

听到李定国的,朱慈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宋献策</p>

“宋参军,对于这些俘虏,你有什么看法?”</p>

“殿下,臣以为,我们手中的这些人马,能驻守升龙城至此,没有溃逃,说明这些人对于郑氏还是很忠心的。这些人如果留在安南,可能会有隐患。</p>

臣以为,可以押送到广东、福建等地修建道路,或者说………”</p>

接下来的话,宋献策没有说出来,而是做了一个国际通用动作。</p>

在场众人看到后,心中也是一惊。</p>

果然,心狠手辣的读书人比强盗山贼可怕多了。</p>

一万人,宋献策说建议杀了就杀了,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p>

对于宋献策的分析,朱慈烺也是很认同的。</p>

古话说的好,对敌人的善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p>

朱慈烺可不是什么圣母婊。</p>

该杀人的时候,朱慈烺不会有任何心慈手软。</p>

相比于押送这一万余人去广东、福建,朱慈烺更倾向于一杀了之。</p>

毕竟,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p>

朱慈烺眼中凶光毕露。</p>

宋献策自然是猜到了朱慈烺的想法。</p>

“殿下,臣以为没必要让我们自己动手!”</p>

“哦?”</p>

朱慈烺大为惊奇。</p>

“殿下,安南什么人最痛恨郑氏?最巴不得郑氏死翘翘?自然是安南黎维祺。”</p>

听到宋献策这么说,朱慈烺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p>

黎神宗,名黎维祺,他是越南后黎朝第十八代皇帝,黎敬宗的长子。</p> 1619年,权臣平安王郑松胁迫黎敬宗自缢而死,并拥立敬宗长子黎维祺为帝,是为黎神宗。</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