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经济繁荣1449(1 / 2)

朱慈烺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大,更在于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定。</p>

而且,强大的军事力量也需要繁荣的经济来支撑。</p>

如果大明的百姓都吃不上饭了,饿着对着,又怎么会支持朝廷,支持军队呢。</p>

因此,他在稳固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在全力推动大明经济的发展。</p>

朱慈烺在掌握一定话语权之后,最先解决的就是百姓的肚子问题。</p>

不管吃得东西好坏,首先就是要让百姓能够吃饱。</p>

朱慈烺首先就是大力推行农业改革,引入新的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通过皇家科学院农学院,以及皇家庄园合作,大力培养红薯和土豆的种苗,推广红薯和土豆的种植。</p>

经过两年的种苗培养和推广种植,目前,大明西北省份的山西、陕西、宁夏、四川等地,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和红薯了。</p>

虽然说红薯这玩意,口感也就那样,吃多了还老放屁,但是架不住他产量高啊。</p>

就是贫瘠土地,一亩地的红薯也能收成上千斤,而且红薯耐旱,就算现在大明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比较干旱,但是依旧能够保证收成。</p>

这简直就是百姓们的最大的福音,在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树皮都能被吃完,无论怎么说,红薯肯定比树皮强多了。</p>

在这个时代,能吃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p>

而土豆在华夏人民的聪明智慧下,不用朱慈烺推广,百姓已经摸索出了蒸、烤、炸、炒多种多样的吃法,土豆现在几乎成为了西北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p>

同时,土豆比较容易保存,一些有眼光的商人,开始从西北收购土豆,然后运输到江南富庶之地贩卖,也能挣上不少钱。</p>

同时,朱慈烺命人大量从两湖地区、广安自治行省以及暹罗、真腊、哀牢等地大量采购大米运回大明, 通过增加粮食供给的方式,平抑大明的米价,让一些奸商不能坐地起价,保持了大明的粮价一直都很平稳。</p>

在这个过程中,朱慈烺自然是要贴上不少银子,但是,保证了百姓的吃饭问题,朱慈烺觉得这个钱花得很值。</p>

加上大明朝廷实行的免税救灾的政策,现在的大明百姓家中还有些余粮。</p>

目前,在大明肯定还有吃不饱饿着肚子的百姓,但是绝对不会再出现饿殍千里的景象。</p>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p>

交通运输是基础工程,无论在经济发展中还是战略转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

所以,朱慈烺也非常的重视交通的建设。</p>

水泥路、铁路,齐头并进。</p>

尤其是水泥路的修建速度非常的快,由于皇家制造局在大明各地都建设水泥工厂,所以水泥的供应非常的充足。</p>

只要水泥够用,加上朝廷官府的大力支持,大明工程建设股份公司的热情参与,那水泥路修建起来自然快。</p>

目前大明两京十三省,省会和各府之间肯定建设有一条水泥路管道。</p>

州府和其治下的县城之间的水泥路管道也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之中。</p>

关外,东北四省的水泥路建设也已经开始动工,从京城到山海关到锦州、沈阳这条关外大道也接近完工。</p>

再用个两年,以水泥路为基础的大明的基础交通网便会正式形成。</p>

道路交通建设好了,最受益的不是大明的商人,而是大明运输股份公司。</p> 大明运输股份公司成立后,便推出了类似于后世物流公司这样的业务。</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