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杂交水稻(二)1525(1 / 2)

“殿下所言,莫非与在下近年研究的‘优选良种’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p>

顾炎武试探性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p>

“嗯?优选良种是什么?”</p>

听到顾炎武的话后,朱慈烺顿时来了兴趣。</p>

朱慈烺的眼中也闪烁起了好奇的光芒,他向来对农业之事颇为关心,深知粮食是国家之根本,农民之生计。</p>

朱慈烺微微倾身,认真聆听顾炎武的讲解。</p>

顾炎武见朱慈烺有兴趣,便详细解释起来:“殿下,所谓‘优选良种’,便是从众多的种子中挑选出品质优良、生长旺盛的种子,进行培育。</p>

这样,来年的庄稼便会长得更加茂盛,产量也会大大提高。”</p>

朱慈烺听后,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法果然高明。</p>

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改善农民的生计,实乃利国利民之举。”</p>

朱慈烺肯定了顾炎武的想法,但随后却又摇了摇头:“虽有相似之处,但杂交水稻之法更为深入。”</p>

朱慈烺随手指着自己面前的两块育有水稻良种的两块田。</p>

“你看。”</p>

朱慈烺指着自己面前的一块田地。</p>

“你所说的优选良种,是在同一品种的水稻中挑选优秀的种苗,它不仅仅是挑选良种。”</p>

随后,朱慈烺又指了另外一块田地。</p>

“杂交水稻和优选良种的区别在于,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手段,让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以期获得更优秀的后代。</p>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优优结合,然后培育出更优的品种。”</p>

朱慈烺解释的很通俗易懂。</p>

顾炎武深吸了一口气,陷入了沉思之中。</p>

朱慈烺看到顾炎武在思考,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的等候。</p>

过了一会儿,顾炎武抬起头看向朱慈烺,缓缓说道:“殿下,学生明白了,殿下所说的杂交之法。</p>

此法若成,当真是利国利民之大事。</p>

但杂交水稻涉及诸多未知,且,每次杂交品种如何,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知道结果,需长时间观察与实验,非一日之功啊。”</p>

顾炎武的话得到了朱慈烺的深刻认同。</p>

杂交水稻的培育工作并非一蹴而成的。</p>

当年袁老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才的题成功。</p>

所以,朱慈烺微笑着拍了拍顾炎武的肩膀:“宁人,本宫自然知道此事非易。</p>

但正是因其艰难,才更显其价值。</p>

本宫已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由你担任首席,全力研发杂交水稻。”</p>

朱慈烺自然知道杂交水稻的不容易。</p>

所以,朱慈烺并没有给顾炎武太大的压力。</p>

但是,压力可以不给,大饼必须要画。</p>

“宁人,本宫知道杂交水稻啊容易,但是如果容易的事情,本宫又何必亲自来和你说?”</p>

朱慈烺顿了顿,没有让顾炎武有说话的机会,随后继续说道。</p>

“杂交水稻很难,本宫知道,可能一辈子的心血就耗费在上面。</p>

但是,宁人,你要知道杂交水稻如果培训成功,对于大明,对于天下百姓的意义!</p>

这必将是千古留名,万世歌颂的丰功伟绩!”</p>

朱慈烺坚信,作为华夏人民,没有一个人能够拒绝青史留名,族谱重开的诱惑。</p> 顾炎武 自然也不例外。</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