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人讲故事的小蛇(九)(2 / 2)

黄家儿媳妇对大家讲:“公公一见谁家的老人,任劳任怨,像老黄牛那般为儿孙操劳付出时,他不是敬佩和称赞,而是小看和嘲笑。说人家的命不强,笑人家不会享福,同时嘲笑人家晚辈不孝。就是不嘲笑自己自私自利地在变向地勒掯着晚辈,就是不嘲笑自己的自不量力和不知羞耻的贪心。我是看好了,越是对儿孙有付出的老人,对自己的晚辈,越是没有索取心,也不自私和无情。越是对家庭没啥贡献的,越是贪得无厌,并无情地压榨儿女,越是喜欢对子女指手画脚。我当家的跟他父母反目成仇,罪魁祸首就是我公婆是事儿不懂地只顾自己地太自私。在家听我奶奶说,在早,一个人若能在五十岁左右,完成了给儿子成家这个大事,能早早地当上了爷爷,这时,才是领家过日子的最好时候。这话,放想现在也是适用啊!可我的公婆,头些年还不到五十,就不想出力劳心地为儿孙付出了。一心想着啥啥不干地当老爷子,要刚刚成家的还有小要养的没啥根基的又没家底儿的儿子来养老。我们没有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就痛斥我们不孝。我们家庭之所以不和睦和贫穷的真正原因,就是家里有他们这样会制造内耗的公婆。我公婆是非常地小心眼儿,非常情绪化,说生气就生气,说不高兴就不高兴。不大个事儿,就甩脸子,摔筷子,就摔门而去,大吵大闹成了家常便饭。一吵架,也不说的理儿,车轱辘话,说个没完没了。总是以他们为中心,爱在小事儿上较真,特别喜欢斤斤计较。只要事情没有顺着他们的意思,就会暴跳如雷地瞬间吵闹不止。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能触发他们的不满。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得失,不管子女的处境怎么艰辛。是事事算计,只知索取,不考虑子女的死活。为自己的子女,但凡出一点点的力,就会觉得吃了大亏,是满腹的怨气,要补偿。因此,我们是能自己干,就不指望他们帮忙,怕付不起高昂的劳务费。公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冲着柳树要桃吃,故意刁难人。’家里一有点活儿忙不过来,二人就‘菜篮子装泥鳅,是走的走溜得溜。’他俩借口不是看病,就是抓药,去我小姑子家躲清静。一旦遇上点儿啥事儿,从来不是跟儿子去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味地责怪和埋怨。就是因他们的多事,引来的事故和损失,他们也从不反思,也从不改变。千错万错,都是我们的错,他们从来都没有错。我们每次的忍让和息事宁人,换来的不是安静缓和,而是无理取闹地给我们提出更离谱的要求。你们说,谁家里有这样不老又会胡搅蛮缠的老人,谁不会被弄得苦不堪言,谁还能有啥快乐的时候?只要一回农村来干活,我的神经,随时都是紧绷的。因为不知道那句话,就会得罪公婆,就怕公婆随时发飙。在这样的家庭中,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精力去提升自己,或是认真的工作赚钱,因为,每一天都要处理这些鸡毛蒜皮所引起的破烂事儿。这样一来,最后一定是导致两代人之间矛盾滋生,人心涣散,像一盘散沙。他们消耗了小辈人的福气和幸福感,同时也有损了他们的福分。加上他们的福分根本就积攒不下,他们哪里有福可享?”

说到这里,气愤的黄家儿媳妇停了停,长出了口怨气,接着继续对大家说:“我公婆以为别人啥也不知。其实,谁不知,他们的女儿女婿,早是见了他们就头疼了。人家老人比我公婆还大几岁,在家种着好几垧的地,卖粮钱留下买种子化肥,就都给我小姑子。人家老人每次去儿子家,不是大米白面,就是猪羊肉地买,就怕儿子一家在城里过得紧巴,不舍得花钱。我公婆可好,一去就张嘴要吃要喝,还老想让女儿出钱,满足他们旅游地四处玩。啥条件不说,人家公婆都一分错钱不花地在帮小辈,你有啥资格去要求女儿女婿呀?小姑子两口子烦得是不要不要的了。去了不等开口,就忙找借口,说单位忙,要出差地不能在家,给打发回来,住得是一点儿都不香香。他们咋腆脸对你们说去女儿家,不再回来这样的话呢?真的想去,车也不是不好叫,他们咋不叫去呢?还不是心明镜地知道自己不受待见。我婆婆,外表看着不吱声不蔫语的,她才是最有心眼子的自私婆婆。平时,她见够自己吃的,立即去吃,还拿外出干活为由,自己是不担责任不帮忙地不去做饭,从不为他人着想。她是吃饱不饿地就不管其他人,别说是儿孙了,就连自己的老伴儿都不管。就得由我紧忙地做饭做菜给一家人吃,做得不及时,还会被公公说手脚慢。婆婆跟公公一个口气,也总是在我这个儿媳妇面前说,谁谁谁又给公婆买啥啥东西了,又给添置啥啥物件和首饰了。噫,就是不说人家公婆平时都是怎么为儿子媳妇付出的,就是不说人家公婆的贡献有多大,就是不说人家儿媳妇是见公婆不舍得花,才给予公婆的回馈。不知情的,都说他们是老人家,要我们多担待些。其实他们没多大岁数,就是长得老气。他们之所以老气横秋,还不是他们过于自私地心不善。心不善,面相就不善地变老变丑了!”

黄家儿媳妇一口气说完后,希望大家给评评理。

甘老师就笑笑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怎么应对和化解,别人都难帮上忙啊!”

陈奶奶说:“摊上啥样的公婆,只有自己去劝自己地往好的方面想。他们是人,不是养的猪羊,够刀,就杀吃地能一了百了。”

这话让黄家儿媳妇“噗嗤”地笑出了声,心情舒畅了不少。

这时,劳作一辈子的杨奶奶地说:“窝里横的老人,都是怂包。你别看他们在家里横得不得了地一手遮天,出门在外,见人就弯腰地是一张笑脸,谁都不敢惹,比三孙子还乖。”

赵奶奶笑道:“这话不假。这样的人,最大的能耐,就是欺负自己的晚辈。他们这样的人,一辈子啥事儿都不干,一事无成,不等有多老了,就倚老卖老嚣张跋扈地厉害起来,欺压起子女来,眼睛都不眨啊!”

黄家儿媳妇不解地问:“为啥越没啥本事的老人,越会窝里横呢?”

甘老师回道:“很简单,就是因为外面没有人惯着他。他的脾气,不是来源于他有多大的本事,而是一家人给他惯的。在他这一辈子里,他只能在家里面找自己的存在感。所以,这种老人控制欲望极强,他会把家庭当成自己的私人王国,他就是大王,说一不二。”

黄家儿媳妇有些紧张地求教道:“如果,不幸摊上了这样的老人,该怎办才好呢?”

甘老师说:“如果,你家里有这样的老人,或是不幸摊上了这样的公婆,那你就得好好听听了。”

黄家儿媳妇们就上了心,目光就集中到了甘老师身上。

只听甘老师加重了语气说:“如果你父母是这样的人,或者你嫁到了这样的家庭里面,你要记住啊,一定不能软弱。因为窝里横的老人,只会挑家里最善良最软弱的那个人的理儿,并对其下手,而不留情。如果你是那个最善良最软弱的人,你就会遭殃。所以,只有反抗,才能保护你自己。不给他‘窝里横’的机会,跟外人一样,不要惯着他。”

在座的人听了,都跟黄家儿媳妇一样,都赞成地点头。认为:容忍“窝里横”的存在,就是对自己下刀子。

一旁的刘奶奶也说:“大家都懂的,谁过的都不容易。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孝,夜真有很多不招人待见的老人,在无情地勒掯着苦劳苦做的年轻人。”

黄家儿媳妇听后,像是轻松了许多,就起身说:“我得回去收拾饭桌,准备下明天吃的。不然,那饭桌子就是放臭生了蛆,我婆婆也不会收拾。只要我在她跟前,她最有当婆婆的样儿和谱儿!”

说罢,跟大家道别后,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