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脉诊竟然这么简单?250(1 / 2)

直播仍在持续进行,孟超凡端着架子,悠然自得地在一旁充当起了背景板。

他时不时地轻抿一口茶水,换姿势,凸造型。与此同时,李介宾则摇身一变,成为了这次讲座的主角,肩负起了输出内容的重任。

“接着说脉象的深浅,当然,中医的专业说法是‘浮沉’。”

陆言笑道:“挺文艺的说法。”

李介宾手指搭在陆言的手腕上手指跳动着演示,继续讲道:“手指刚碰到皮肤,就能摸到脉跳,是谓浮脉;

指快按到底了、到骨头了,才能摸到脉跳,是谓沉脉;

极深和极浅的中间,就是正常脉。浮沉深浅,也是相对概念。摸得多了,自然会有直观感受。

比如,左手脉比右手脉沉,张三的脉比李四的脉沉,贫血的脉比感冒的脉沉。”

陆言点头,李介宾这讲的很通俗易懂。

看直播的很多不管中医西医,还是非医学人士,此时都伸手在自己的手腕上摸着,一边听一边摸,自然各有各的体会。

与上次跟王映骄讲的不同,这次因为是为了面向大众,所以李介宾没有用太过专业的语言去阐述,而是用更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讲述,为此,李介宾讲了不少例子。

“再比如,关脉是正常的,尺脉在相同的深度却摸不到,需要再往下探一下才能摸到,那么尺脉是沉脉。

注意,沉,不代表无力。沉,说明病位比较深,在里面。

沉且无力,说明里面比较虚。这种就该补了。

沉而有力,说明里面有火,憋着,出不来。比如常说的阴虚火旺就是这种脉象,朱丹溪专门立了个方子叫大补阴丸的,就是治疗这种证型。

脉象中取有力,沉取扎实,说明精明强干,很健康。

脉象中取有力,沉取无力,说明‘底气不足’‘没长劲儿’。该补。

脉象浮取有力,沉取无力,说明‘外强中干’‘金玉在外败絮其中’。该补。”

陆言听着李介宾一连说“该补”,那口气跟“该打”一样,忍不住乐开了花。

李介宾讲完脉位的浮沉,接下来讲脉形粗细:“脉象粗细,或者说‘脉象宽窄’。”

专业说法,又粗又宽谓之“洪”、“大”;又细又窄谓之“细”。

在临床上,细脉很常见,但是较少见到比正常更宽、更粗的脉象,一般只是到正常粗细。

一方面,现在大城市人娱乐比较多,经常泡吧蹦迪烫头嗨皮,就算没玩那么嗨的,晚上熬个夜冲一发什么的也很常见,所以就多消耗、多亏损,自然多见脉细且弱。

或者就算是脉有力,但是多伴随肝郁气滞或感受寒邪,约束了脉道,表现为脉弦细或脉紧细。

另一方面,医院去就诊的门诊多慢病,慢病多虚损,故脉细多见;病房多急病、重病,多为实证,故可见更多的大脉、洪脉。

李介宾讲到这个医院门诊跟病房脉象的不同,孟超凡欣慰的点了点头,这个他也发现了,确实如李介宾所说。

接下来李介宾讲了脉象脉势,他以“软硬”阐述,其实就是紧张度。

脉象较硬,谓之“弦”,谓之“紧”;脉象较软——脉本来就应该柔和松软。

“脉象过于柔软,我还真没见过。可能就算是有,其更明显的特征也应该是脉弱、脉细,而不描述为脉软。”

“弦脉和紧脉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弦脉,‘如按琴弦’,在于一个长的紧张度,多对应的是肝郁气滞。

见于左关脉较多,提示肝郁气滞,重点在肝郁,用中药重在把局部的郁结打开,比如香附、郁金等。

见于右脉亦较多,提示肝郁气滞,重点在气滞,全身气机不畅,用药重在调畅全身气机,比如柴胡、麸炒枳壳等。

见于右关脉,可以理解为‘肝脉(弦脉)在脾(右关)’,提示肝郁克脾,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并且大概率是情志失调导致的。”

孟超凡听完李介宾讲述这番话后,心中大受触动。他平日里给患者号脉时,虽然也能大致评估出脉象,但从未像李介宾这般将寸关尺如此细致地进行比较。这种深入剖析脉象的方法让他大开眼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新世界的大门。

他暗自庆幸自己参加了这场讲座,觉得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紧脉,如‘牵绳转索’,是一个宽的紧张度,多对应寒证。

见于右关脉较多,提示脾胃寒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