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税收25(2 / 2)

奴隶制社会的税收就是大部落向小部落征收保护费,小部落向个人征收保护费,形成一个个部落联盟。

在部落里奴隶等同于牛马,除了生存必要的食物之外,他们不会有任何额外的获得,甚至在部落的食物短缺的时候,他们还会成为食物。

总结起来就是通过战争,部落获得了大量的领地,部落首领将获得的土地和俘虏分封给手下的贵族。贵族瓜分了俘虏来的奴隶,这些奴隶每日只能靠着一点儿勉强苟活的食物,给贵族们创造财富。

而平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财富,无论如何也赶不上贵族积累财富的速度。这一刻贫富差距开始拉大,阶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发明出来,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时候贵族们惊奇地发现,平民的土地亩产量要远超贵族土地的亩产量。

仔细调查才发现,奴隶们的心态是我干多少活,也不过是获得一点儿能苟活的食物,那我为何要卖命干活呢,于是奴隶们就成了打一鞭子就动一动的敷衍式劳作。

为了提高奴隶们干活的动力,于是贵族跟奴隶们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贵族将土地佃租给奴隶,双方约定种植获得的收获按照比例分配。

虽然土地还不是自己的,但是收获的一部分却实打实是自己的了。于是奴隶们的干活的积极性提了上来,贵族们收获多了起来,奴隶们的日子也比以前稍微的好了一些。

至少奴隶不用再带着镣铐干活,也不担心贵族挥下来的鞭子,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诞生了。有自己土地自己耕种的百姓叫做自耕农,而没有土地耕种贵族土地的奴隶换了一个名字——佃农。

这个时候大概是春秋战国时代,我华夏从贵族——奴隶为主,平民为辅的奴隶制社会,进步到地主——佃农为主,自耕农为辅的小农经济社会,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关系的典型。

此时的税收模式从保护费模式就转变为了地租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田赋。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几千年来虽有小的改变,大的方向一直都没有改变。

那么大明如今的生产力有没有发展到可以催生新的生产关系的能力,如果有那么接下来大明该走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没有大明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财政危机?”

众人皆是陷入沉思,朱棣反复地念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词,郑和的脸色也是忽明忽暗,似是抓住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抓到。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朱棣率先开口道:“马先生,本王明白了,想要改变税收模式,首先要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没有新的生产力,就不会催生出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生产关系,就没有新的税收模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新的生产力呢?”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晚辈刚才已经说了奴隶制社会进步到小农经济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不断发明出来,有了新的工具,生产力就会大大提升。

那么现在同样如此,若是有新的生产工具出现,原本一个人只能耕种一亩田,有了新的工具后,一个人能耕二亩田,这是不是生产力的提升。

想要生产力的提升,首先要提升的是生产工具,制作工具的是匠人,而华夏社会自从儒家一家独大以来,向来都是重儒学而轻匠人。

甚至将匠人之学归为杂学,钻研匠人之学,发明新的工具被污蔑为奇技淫巧,这就是我们这片土地最大的悲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