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3(1 / 2)

刘备再次回到平原郡实属无奈,毕竟,平原郡这座庙实在太小,容不下有鸿鹄之志、以“匡扶汉室”为终极理想的刘备。

公元200年,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归降袁绍,袁绍派刘备与刘辟在许昌以南一带招兵买马,曹操派曹仁来攻打刘备,刘备不敌,率军退往袁绍处。不久,刘备再次带兵到汝南联合龚都反曹,曹操派蔡阳前来攻打,蔡阳不敌,被刘备斩杀。曹操亲自率军讨伐刘备,刘备不敌,退往荆州,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奉为上宾,然后,让刘备率军驻扎在新野,荆州豪杰听说刘皇叔在新野,纷纷前往归附刘备。

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受当地人欢迎。很多心系汉室、期待汉室复兴的人对刘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刘备很善于笼络这些人。刘备很善于笼络络人心,这一点在他入主徐州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备的政治敏感度很强,他当初为什么离开田楷,离开学长公孙瓒,接受了陶谦的邀请?公孙瓒杀了深得人心的汉室宗亲刘虞,这让同是汉室宗亲的刘备很寒心;公孙瓒自从在界桥大战中败给了袁绍后,再也没打赢过袁绍,退出了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公孙瓒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刘备此时跳离公孙瓒这艘行将沉没的破船,时机简直不要太好。

陶谦拉拢刘备,不过是在利用他,他让刘备驻扎在小沛,让刘备在最前线抵御曹操,曹操只要南下,出了兖州,第一站就是小沛,陶谦在拿刘备当炮灰。刘备的前半生,大多数是被别人当枪使。不久后,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徐州,连下五城,陶谦命刘备阻击曹军,刘备不敌,曹操率大军西进,所过之处鸡犬不留。陶谦见大势已去,打算逃回老家丹阳。这时,吕布在曹操大后方作乱,曹操只好回师平叛。

刘备在陶谦病逝前,一直在小沛帮他镇守徐州的西北大门,刘备在小沛这段时间,用心经营,结交了很多有名望的人。刘备因有皇家血统,又是献帝长辈,很多推崇他的人都叫他刘皇叔,为此,他很注重形象,严格要求自己,毕竟,他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皇室的形象。刘备以仁义驰名天下,就连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都对他赞许有加,徐州士族官员、豪绅和刘备多有往来,糜竺更是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不久,陶谦病危,在病逝前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他为什么要将徐州托付给刘备,而不是托付给他的儿子呢?陶谦是出于无奈才把徐州托付给在徐州最前线当“保安”的刘备的,他首先就把他的两个不是当官的料的两个儿子给排除了,史书记载:谦二子:商、应,皆不仕。

陶谦不是什么善类,他在徐州没什么威望,不得人心,他任人唯亲,背弃道义,肆意滥为,刑罚、政事出现弊端,善良之人多受迫害,社会由此渐渐动乱起来。陶谦亲小人,他重用投奔他的同乡笮融,笮融在漕运总督任上吃拿卡要、中饱私囊,笃信佛教的他劳民伤财,建造了大量佛寺。笮融这个混世魔王不仅扰乱江北,还侵犯江南,南奔豫章,杀了郡守朱皓,入据其城。陶谦重用这等小人,百姓怨声载道。

陶谦病逝时,群雄割据:在京都长安,李傕和郭汜掌控朝廷,把献帝当作傀儡、幽州有公孙瓒、冀州有袁绍、河内郡有张杨、兖州有曹操、淮南有袁术、吕布在各地流窜。当时全国的形势用赵云的话说是: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

为了让家人在乱世中安全的活下去,陶谦必须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这个人必须跟他站在同一战线,将曹操视为敌人,陶谦思来想去,觉得刘备是最合适的人选,让刘备出任徐州牧,刘备心存感恩,自然会善待他的家人。

刘备出任徐州牧,徐州各方势力都能接受,既然是陶谦指定的,那些支持陶谦的人自然没有意见,那些反对陶谦的人看到刘备在徐州没有强大的势力,也能接受这个结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