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东群雄逐豺狼26(1 / 2)

西北豺狼入京城,从此天下不安宁。董卓专权跋扈,祸乱朝政,纵容西北兵在京城为非作歹,天怒人怨,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反抗。

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以断绝桥瑁等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

广陵郡功曹臧洪说服太守张超,联合其兄陈留太守张邈一同举兵,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

袁术跑了,带着后将军的大印逃往南阳。

紧接着,曹操也弃职而逃。

短短的几个月里,帝国首都洛阳几经折腾。先是宦官杀了何进,而后袁绍血洗宫廷,接下来董卓入京,刺死丁原、逼走袁绍,废立皇帝,大权独揽。在这段动荡不安的日子里,曹操都做什么了呢?

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冷眼旁观,十分低调。

隐居数年后复出,曹操比以前更加成熟,不似当年那么锋芒毕露。他认识到有些事既然不可为,不妨暂且隐忍,静观其变。在董卓与袁绍之争中,他既不站在董卓一边,也不站在袁绍一边,保持中立。

董卓擅权后,暴虐无度,为所欲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对此,曹操的判断是:此时朝廷日衰,政令难出洛阳,举国动荡,暴动纷起,州郡的军事力量兴起,改变了光武帝以来地方武装薄弱的局面。州牧、郡守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初露端倪。在这种情况下,董卓虽操纵政府,势力亦不过局限于帝都,加之废立皇帝,独揽大权,暴虐无度,实是自取灭亡。

既然看清董卓必将失败,曹操就不可能跟着他混,他果断地扔了骁骑校尉的信印,逃出京师。董卓得悉曹操逃跑的消息后,大为震怒,向全国发文通缉曹操。

曹操打算逃回老家。为掩人耳目,他只得改名换姓,不敢走大道,只走小路。几天下来,风尘仆仆,饥肠辘辘,正好行经故人吕伯奢之家,便前去投宿。不巧吕伯奢并不在家,他的儿子们见曹操乃是父亲故友,便留他过夜。

曹操是个实干家,董卓要抓他,他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如今天下大乱,有兵就是草头王,曹家三代荣华富贵,积累的钱财不在少数。曹操决心变卖家财,在陈留郡招兵买马。这年头,只要肯花钱,要招募一支军队并不难,战乱令无数人穷困潦倒,参加军队至少还有一碗饭可吃,总比饿死强。

就这样,曹操招募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

曹操在乡下隐居期间,有人参了曹嵩一本,曹嵩被罢了官。一天,曹嵩听说皇上要组建“西园八校尉”,他四处打点,把曹操弄进了这个直接听命于皇上的重要军事组织,曹操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曹嵩有强烈的危机感,他是宦官家属,他们家平常和宦官们有往来,但是,他和曹操跟士族官员私下也有走动,万一哪天政治风向突变,他家很有可能由“两头沾”变成“两头砍”了,更何况曹操这些年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曹家在朝中不能没有人。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封她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何进找了一些有名望的人来搭建班子,袁绍、刘表、荀攸等人都进了何进的班子。

在民间和官场口碑都很好的曹操自然也是何进拉拢的对象。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很高,尚书令桥玄非常欣赏曹操,对曹操寄予厚望,他当着曹操的面夸曹操:“天下大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名士何颙逢人便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曹操也!”汝南许劭丝毫不掩饰对曹操的欣赏,夸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董卓入京后,执掌朝政。董卓想拉拢曹操,曹操愿意为他效力吗?董卓何许人也?

董卓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人,武艺高强,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喜欢行侠仗义,经常到羌人部落游玩,与羌人首领结交;当时,胡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胡人,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

汉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后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黄巾起义爆发后,北中郎将卢植被朝廷罢免后,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围攻两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十二月二十九日,朝廷大赦天下,董卓获得赦免。

董卓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倒行逆施,曹操不愿与这个大魔头合作,改名换姓,逃出了洛阳。

曹操在逃亡中遇到了熟人吕伯奢,《三国演义》中说曹操遇到了熟人吕伯奢,吕伯奢见到好久不见的曹操,很高兴,见家里没有酒,出去买酒了。吕伯奢家的仆人磨刀霍霍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见磨刀声,生性多疑的他以为别人要杀他,就把他们给杀了。曹操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吕伯奢,他怕吕伯奢报官,把他也杀了,还说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超级黒话。

综合各方史料,真实的情况极有可能是这样的:曹操带着一行侍从逃命,逃入了熟人吕伯奢家,吕伯奢与曹操感情深厚,便要款待曹操,出去买酒了,熟料曹操疑心生暗鬼,听到磨刀声,以为别人要杀他,就带着侍从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家人和仆妇佣人,一共杀了八人,曹操突然发现被绑在一旁的猪,这才意识到枉杀了人,曹操受到良心谴责,让侍从们停止杀戮,仓皇逃离,剩余的吕家人报了官,吕伯奢并没有被曹操杀死,于是,后人才知道有这么个案子。

曹操杀了吕伯奢及其家人后,曹操并未选择回到老家,而是前往距洛阳不远的陈留郡。此郡的太守张邈是曹操的挚友。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招募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曹操与张邈交情很深,可谓挚友。两人一起上过战场,并肩作战,讨伐董卓,在生活中相互信赖,托付家事。一次,因张邈对袁绍出言不逊,袁绍心生怨恨,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张邈,曹操坚决拒绝,说张邈和他亲如手足,怎能轻易诛杀,且乱世之中,同一阵线的人更应守望相助,而非自相残杀。袁绍听后,遂不再追究。后来,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将家人托付于张邈,足见其对张邈之信任。曹操凯旋归来后,两人相见,相拥而泣,此情此景,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

曹操逃亡到陈留时,得以安心募兵,正是因为有张邈的庇护。若换作他处,如沛国谯县,或许将遭遇诸多艰难险阻。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曹操之所以选定陈留,其终极目的实为兖州。兖州,这片土地,地貌独特,四周环绕着冀州、豫州、青州、徐州等地域,乍看之下,似乎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兖州坐落于华北平原的丘陵地带,这一地利优势,使其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区域。冀、豫、青、徐四州在交通上皆绕过了兖州,反而使得这片看似四面楚歌的土地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正是凭借这一地利,曹操后来方能以兖州为根基,逐渐崛起,成就一方霸业。

曹操兴义兵反抗董卓,前路未卜,若在故乡起事,无疑会将家族置于刀山火海之中。为免此祸,曹操择陈留为据点,既得财力之援,又不累及家族,其谋虑之周详可见一斑。然天意难测,人谋亦有时而穷。当曹操于兖州初定根基,欲迎其父亲和弟弟共聚时,他俩竟遭陶谦之毒手,一说是为陶谦的部下所害。不管杀父仇人是谁,此事与陶谦难脱干系,亦是曹操始料未及的变故。

事实上,魏蜀吴三国的崛起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孙吴凭借长江天堑之利,刘备则以四川盆地作为稳固的根据地,这都充分展示了地形在古代战略布局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曹操在选择根据地时,亦将地形因素放在首位,兖州地区不仅物产丰饶,足以支撑其粮草供应,而且地势险要,不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因此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兖州无疑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