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瓶颈(1 / 1)

已经下半年了,除了备件业务还在维持着,这年都没接到新的项目,夏漪有些焦虑,觉得是不是应该打开新的思路,不能一直只沿着老路走,会入死胡同的。

夏漪想找一家品质和价格都好的品牌来代理,因为目前手上没有主打的品牌,经常会被甲方乙方牵着鼻子走,非常的被动。这天中午,之前联系过的某照明灯具厂的区域经理来汉,约了夏漪一起吃饭,地点在汉口,小田就直接从家里过去汇合。厂家一行来了两个人,都是该厂驻汉办的销售经理,从业多年,对于攻项目经验丰富。

虽然夏漪入这行时间不算短,但始终都感觉自己不入门,专业知识懂得少,销售上也没什么特别技巧,这几年做过的单都是小关系加上低价,夏漪很坦诚的跟他们聊起她们做过的一些项目和心德,其中一人就带着不屑的态度说开了,这种不赚钱的单做来干什么,对方要跟我这样砍价我肯定不理他的,也不会做,没有意义。做常规的东西已经赚不到钱,你要推新型的东西给甲方,要说服他们跟你的思路走。只要甲方指定了这种东西,乙方在别的地方又询不到,这样你就赚钱了。

话倒是说得没错,也很理想化。首先甲方一般是不可能只指定一个品牌的,除非你和业主方领导关系特别铁,他愿意顶这个风险去强推你的东西,其实大多数项目上的操作就是会限定一个品牌群,里面有三到四个知名品牌,乙方可以在品牌群内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去采购。事后想想那个人的口气和表情,夏漪就有气,小田也有同感说,明摆是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做的就是廉价劳动力的生意。

两人挺郁闷,本来跟他们见面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推广他们厂的东西,按他们的话就是所谓新型节能高价的产品,但在价格方面又一点也不透露,只是不断暗示他们厂只做高端产品,价格比飞利浦都高,要知道飞利浦照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不多是行业内的天花板了,你比它还高?夏漪就想到这种东西能推给我的客户吗,万一进了品牌群,很有可能是价格最高的一个品牌,即使价格不透明,乙方也铁定不会选它,那么推广工作就白做了,还欠个人情。

夏漪心情有些沉重,不知道下一步工作该如何发展。还得继续找产品,小田也联系了几个厂家,谈过后总有不满意的地方,要么是产品在市场上过多铺张,价格穿;要么产品单一,灯型不能一并覆盖。

她很想和何宾聊聊,于是发了信息给他,半小时了没有收到回复,正要回家时,他打电话过来了,说话的语气跟以往有些不同,亲切而温柔,他说还有个应酬,让她等他一会。

夏漪找了一家避静的餐馆在小包间里等何宾。太饿了,就自己先叫了饭菜和啤酒,自斟自酌起来。大概喝到一瓶半那样子,他来了。夏漪和他聊了那天中午的事,何宾说他们说得也没错啊,不过每个厂家的做法都不同,你们也要考虑换换销售模式,不能老在一个小圈里打转。夏漪问那你说要怎么做好呢,你说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宾笑笑,我哪能指点你们做什么啊,还得你们自己摸索,我尽所能支持。原来何宾之前和夏漪聊过她们工作的事情,可能夏漪理解有误,以为他有什么好主意推荐,原来只是说说。也许夏漪开始有点依赖他了。接下来他们又谈了谈可行的几个方向。夏漪觉得有一些地方还是可以钻研一下,多了解一下的,公司不是完全没希望。

工作是谈出来的,夏漪对小田说,我们一向都太少跟客户或是同行坐在一起吃吃饭交流工作什么的,只到有事了才偶尔联系一下,其他时间对工作都不太用心。交流很重要,有时候一些信息和想法就是在不经意的聊天中获得的,所以方式要改变,业绩才会改变,利润空间才能上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