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杜陵原慰飞卿(1 / 2)

鸿固原位于浐河与潏河之间,是汉宣帝刘询墓处,又称为“杜陵原”。传说神爵四年的冬天,有十一只凤凰栖于杜陵,于是又称此地为府“凤栖原”。

杜陵南面,山势巍峨,绵延起伏,嵽嵲幽清,那便是秦岭。

鱼玄机用一支银钗绾住高高的头发,这虽然是为了路途之便,但在她身上却独显一分庄重清秀。

她面色如玉,气静如菊,着一身梧枝晴山绡交领通身灰白道袍。袍下腰间,一个刻有“飞卿”的令牌荡漾着霞光。

绿翘虽为道观中人,但鱼玄机却从未曾用道观的那些繁文缛节来束缚她,即便如此,她也很是识礼节,随意拣了一件灰白花衣,外套了一件蝶翅长褥,褥衣腰间拼接了淡茧绫锦,也很是端庄。

两人走了许久,终于看到了半山腰处的宅邸。

“师父,那便是温师尊的宅邸了吧。”

绿翘踮起脚尖,手指向掩映于林中的房子,抑制着激动道。

若是寻常,绿翘走如此长的路,早就苦闹连连、说什么也不走了。

“是。”

鱼玄机回罢,右手握住那飘荡的令牌,与绿翘一起走向那曲径通幽之处。

半刻,终于见到了一条由山石铺成的错综曲折的小路,沿着它转了不知多少个弯,一尊古色古香的宅邸便映于眼前了。

宅子风霜显目,破败不堪,墙上有许多明显的裂缝,缝中有许抹青绿,墙下挺立着三四朵梅花,在立春寒风中凛寒怒放。不过门面的黑油铁环倒是别人擦拭过似的温亮,在光辉下显得幽暗,庄严,典雅。

鱼玄机大步向前,敲了敲门。很快,大门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接着,从中走出一衣着斩衰的老人,老人容貌沧桑,脸上依稀有几道泪痕。

“昆叔,晚辈玄机,特来祭拜温县尉。”

鱼玄机作辑。

门后一人衣着斩衰,与鱼玄机上次相见只是手中少了一支执仗。

鱼玄机将手掌摊向绿翘介绍:“昆叔,这位是玄机的妹妹绿翘。”

绿翘也是机灵,还没等昆叔说话,就恭敬地作辑问候道:“昆叔叔好。”

昆叔见如此聪慧可爱的女孩也是心生欢喜,连忙请入,鱼玄机道谢一句,便径直走入宅中。

穿过宅庭的小径,就是京师人称的“中堂”了。通常,人们都称之为正厅,正厅分为前厅和后厅,温府的正厅较为狭长,光线暗淡,并且除了基本的陈设外并无其他,这也反映了温庭筠生前的潦倒。

“鱼练师可否饮茶温腹后再去祭拜?”

鱼玄机作辑道:“不了昆叔,我与徒儿在长安还有忙事,实在没有多余时间。”

古人饮茶温腹与闲聊无异,少则半个时辰。鱼玄机本就无意与昆叔相谈,况且自己长时间居于道观,实在没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

昆叔听罢也不再勉强。便叹了口气道:

“那就不耽搁鱼练师了,我还要在此迎客,无法抽身同去,从温府大门的石铺路走到第二个交叉处……”

“昆叔不必多言,玄机还是没有忘路的。鱼玄机打断道。”

昆叔听罢,看了眼鱼玄机,心中十分怅然,恍然间又忆起去年温庭筠仙逝之时,鱼玄机恸哭流涕之状,真是令人心悲神伤,愈加悲痛。

“好,那就枉陪鱼练师了。”

鱼玄机作辑道:

“昆叔不必如此,我没在的这几年您照顾师父如此之久,玄机还不如如何答谢,改日定然寻个时间好好叙旧一番,不过今日实在匆忙,观中还有些许事务需要玄机处理,玄机在此告辞。”

昆叔听罢,也是神伤,想张口说些什么却一时语塞,最后挥了挥手道:

“快去吧,别耽搁了时辰。”

虽是正午,不过天寒无风,林中小路竟有氤氲漫漶之息,百花烨魅,万树续春,偶尔有几只野鹤仙游伴歌,汉宣帝真是好眼力,这杜陵确实是志士雅人游玩的好地方。

时至酉时,两人终是来到温庭筠的墓前。墓碑有明显被擦拭过的痕迹,露珠爬满碑上,藏身在那楷书字隙的陋居中。

“温庭筠之墓”

鱼玄机将篮筐中的贡品一一取出,不过贡品并不是吃食,而是两本小册:温庭筠诗文摘录与鱼玄机赠温庭筠。

鱼玄机将温庭筠诗文摘录随性翻开一页,便看到那句: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