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清简史(1 / 2)

秦岭山脉中州与东域交接之处有一巨湖,人族称其为无边之湖,名曰潘阴湖。潘阴湖一支脉向东南方向蜿蜒延伸,水流平缓,鱼虾丰富,因其从未有过洪涝灾祸,人族得以在此江沿岸平原处耕耘数万年,繁衍壮大,对它极度信赖,所以取名信江。

信江两岸向外千里,有平坦平原,也多丘陵矮山。江水滋养之下,树木繁盛,茂密纵深,又因盛产白玉,故得名怀玉山脉。此白玉主要功能善于存放。无论草药,丹药,兽丹,血肉存储其中可温养百年不失特性,深受修仙者喜爱。这也是三清教核心特产之一,足以撼动其根本的资源。

出潘阴湖沿信江西南万里处,群山环抱,峰峦秀丽,祥云环绕,仙气飘飘。

此地聚八方灵气而不溢,道教李耳行至此处,大赞此地钟灵毓秀,洞天福地。群山之中更有三座高峰,品字状排开,像极了梦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传道授业时候的场景,仔细勘察之下,地底还有九条巨型灵脉汇聚。简直天赐道家筑教圣地。

于是驻足此处,欲建教于此地。哪知此处太受天地钟爱,群山之中因为灵气太过充盈,九条巨型灵脉竟自生灵识,化为九条灵气巨龙。巨龙虽然较李耳实力相差很多,也多次被李耳将九龙斩杀,但因此处灵脉连绵不断供养灵气,斩杀不久灵气所化巨龙又会复活;

而后李耳便尝试将九龙封印,可惜若九龙在山脉之中,便会不断控制灵气消磨禁制,不久便会挣脱,若将它们带出山脉太远,此九龙又会渐渐从禁制中消失,又重新出现在灵脉处。这不禁让李耳很是头痛。

如此得天独厚之处,李耳自然不舍得以摧毁灵脉之法抹杀九龙,便去秦岭山脉深处探寻异宝,好解决此问题。

一日,李耳于山脉中遇到一头上古灵兽玄武幼兽。此灵兽龟身蛇头,身形巨大,成熟期不知道可长大到多少万里,传闻天地本源划分六界之时已去了灵界,不知为何被李耳遇到一头。

道家讲究一个缘法,一生之中所遇到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是无缘无故,随随便便出现的。在一番灵与肉,血与汗的交流之下,李耳战神玄武,与其结为好友。

深度交流之下,得知灵兽玄武发育极度缓慢,睡眠便是其修行功法,只要寻得一大型灵脉,由灵气滋养它的肉身,它便会一直成长,因为玄武属土属性,他的肉身受到滋养便会产生大量土元素,去滋养灵脉。只要无人打扰,它可以和灵脉共同发展,一直睡到飞升渡劫。

如此天赐良缘,一人一龟一拍即合。回到怀玉山脉之后,李耳再次将九条元气所化巨龙封禁,然后找到九条巨型灵脉相聚阵眼之处的山峰,将山峰上截砍去,制成平台,灵兽玄武此时将庞大的肉身完全覆盖其上,以天生土元素固化身下山体为基座布阵,以肉身为大阵法宝,控制灵气一部分被自己吸收,还有大部分从身下向四周散去,阻止灵气上升。然后直接将吸收的灵气转为土元素反哺九大灵脉。

李耳又将山峰被斩去的上半截炼化为塔,将九龙镇压其中,安置于玄武龟甲之上,取名风雷塔。这样既阻断了灵气对九条气化巨龙的供养,又将其囚禁在群绕宝地之中。

做完一切之后,又觉得玄武之背实在巨大,放着不用太过浪费,又与玄武沟通,得知玄武至少万年才会苏醒一次,生物越是巨大,越是懒得动弹,有如此睡眠场所,只要灵脉无恙,便是赶它,它也不会走的。

于是李耳便将此山命名为九龙山,将新教建于玄武巨背之上,这样既不用自己再费力去打磨地基,万一哪天真遇到无法抵御进攻,还可以让玄武背着总教与自己再寻灵地,这样也能省去不少麻烦。

之后李耳于此地感悟天道,几次顿悟得三清祖师点化传道,以三清山命名此处群山,又将自己参悟修炼仙法命名为太极三清真经,建教三清教,于玄武巨背之上建立三清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