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书呆子141(1 / 2)

几人沿着官道走了几日,便到了东阿城下,经过多次打击,赵凡天对自己身价有自知之明,大摇大摆的牵着马走进东阿城,准备在这里休息两日,补充些给养再继续赶路。

赵大侠熟门熟路的找到悦来客栈——东阿分店,订下上房一间,又去了一身尘埃。

赵凡天给大猫放假一天,让他自己出去活动,自己则带着小狐狸出去闲逛。

有了心理阴影的赵凡天再也不敢去茶楼酒肆显摆,找了个干净的小馆子饱餐一顿,看离天黑尚早,便去街上散步消食,打发时间。

他溜溜达达转悠到东阿城西,只见一所宅院门口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依稀还能瞅见官府的衙役。

作为一个合格的街溜子,赵凡天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吃瓜的机会,也晃晃悠悠的凑上去,挤在人堆里,顺便打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凡天挤进人群才看清楚,原来是一群差役正从那户人家往外搬书画,看来这户人家应该是诗书传家之人。

此人家中藏书颇多,因刻门外的地上已经扔了一大堆字画古籍,还有几个差役站在那里看管这些书画,生怕被围观的百姓偷走。

赵凡天不禁好奇,也不知这户人家犯了什么罪,竟惹得官府来抄家,就向旁边的人打听此事。

吃瓜群众永远不缺讲解员,见有人问,一个中年儒生立时来了兴致,摇头晃脑的就讲述起事件的经过。

原来这户人家主人姓郎,名叫郎玉柱,郎家在当地也是个世代读书的官宦人家。

郎玉柱的父亲曾经做过太守,但为官清廉,酷爱读书,并未积攒下田产,反倒是攒了一堆书画。

他父亲去世后,郎家仅剩郎玉柱一人,谁想这郎玉柱比他父亲更爱读书,自从考中秀才,便天天在家读书,非必要之事,连门都不出。

久而久之,书呆子的名声便在东阿名声远扬起来。

郎家本身就没有多少积蓄,郎玉柱又不只知读书,因此只能靠典当些旧物,勉强维持生计。

有亲朋看不过去,便劝郎秀才卖些书画,可他又舍不得,所以日子过得颇为拮据。

这郎玉柱着实算个怪人,对仕途并不热心,只是单纯喜欢读书,而且对赵恒的《劝学诗》深信不疑。

他尤其相信诗中所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且将父亲给他抄录的《劝学诗》贴在书桌右边,当作座右铭,每天都要诵读几遍。

因为害怕被磨坏,还用白纱专门覆盖在上面。

二十多岁的人了,也不知道娶媳妇,天天等着书中的颜如玉。

有人上门,也不会和人交往,只知道捧着书大声读书,搞得别人尴尬至极,渐渐也就没有人愿意上门了。

每到科举的时候,县里的学使都会推荐郎玉柱去考试,但奇怪的是,郎玉柱虽然学问极好,但却始终没考上举人。

渐渐的,郎玉柱书呆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连附近的县城的人都知道,东阿有个书痴。 这本来也算不得什么,郎玉柱只是在自家读书,又没碍着别人什么事,只不过为东阿百姓增添一点谈资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