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旧时明月8989(1 / 2)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谢宁看着微暗的天空,嘹亮的号角声吹起,悉悉索索的声音随之响起,外边顿时变得喧闹起来,一月中旬的时候东征部队集结在黄河岸边进行渡河准备,现在快三月了,估计已经渡河了。

她并不随军,而是坐镇总军械所,带着小组人员对武器进行修理,上午修理,下午在红大上课,教授枪械知识和矿产之类的知识。

今日恰好组织下派选调的人集合了,谢宁便在今天下午开始讲“矿石”。

来听课的人不多,只有二十六个,教室也简陋的很,只有一个破破的黑板,学校准备的纸笔不多,每个人都很珍惜,几张旧桌椅前是正襟危坐的军官。

之所以选派的是军官而不是普通士兵,是因为识字的人太少了,即使在军官当中,识字的都不多,在几年前红军便开始建立学校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干部,能入谢宁课堂的,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谢宁也不废话,问过几人的基础程度后便心里有底了,接着把手写的讲义发下去。

并道,“这份讲义你们可以带走,但请妥善保管,毕竟备份不多,也还要留一些给后续来学习的同志。”那么多内容,写的她手麻。

“我姓谢,字长宁,你们可以叫我谢老师。”谢宁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她现在的职位是军械所的所长兼任红大技术科科长,身份级别为技术专家,每月生活津贴费有两份,共十元,可以说很高了,而且这里管吃管住管医疗,她还有小灶,暂时还没有用钱的地方。

部队津贴暂定为三等,一般人员每月一元,团级干部每月两元,团以上干部每月三元,工程技术员享受三元最高津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