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旧时明月164164(1 / 2)

倭国投降了,国工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美国无疑是支持国党的,苏联为了远东的安宁环境也表达了对国党的支持态度。</p>

一边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党要建立独裁政治,工党这边提出的“民主的联合政府”,显然是对国党一党专政的挑战。</p>

两党之间剑拔弩张的形势致使中间人士担心大规模内战的发生,因此极力促成和平谈判,中工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如果国党能够改变他们的反共政策,这边可以考虑承认“独裁加若干民主”的解决方式。</p>

虽然中共很希望能够促成这次谈判,可防患于未然,因此一边积极准备谈判一边稳固防御。</p>

谢宁更是忙的脚不沾地,收缴了大批的日军军备,有的可以直接用,但还有很多也要进行修理,总之,兵工厂每个人都忙的团团转,就连成功签订协议的消息都没心思关注。</p>

毕竟她早就知道这次谈判只不过是国党的拖延时间之举,因为在抗战后期,国军队大多都退到了西北、西南地区,如果要前往工党的控制区是需要时间的,倭国投降,国党也没有办法立即将军队和行政人员送往之前的日占区,可是工党却早已经控制了华北的大部分农村地区。</p>

因此他们需要时间,拖住工党的脚步和加速自己布局的进程。</p>

“谢副部长,前边送来了俘虏。”</p>

谢宁皱了皱眉,“等着。”</p>

然后拿出铅笔在地图上作标记,粤、鄂、豫、浙及苏南等地有国军的队伍围合过来,铁路干线有平汉、津浦、同蒲、正太等,国军必然不会放弃,毕竟工党占据了太多的交通线路,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行动。</p>

北宁、胶济、平绥更是不会平静。</p>

一枪一弹是要保证的,谢宁拿着稿纸站到电报员身后,“电.......”</p>

做好这些安排后,谢宁才有空关注站在门外的小战士,“俘虏在哪里?怎么送到这里来了?”</p>

不该放到俘虏营去劳动吗?</p>

“是从前线运下来的,是在后方的维修师,这里缺人,就送过来,说是让您安排。”</p>

谢宁一脸无奈,她是说缺人,但是也不能直接将战俘直接送来啊,谁知道可不可靠,起码要改造过再给她送来啊。</p>

还没到房间呢,就听见了里面的嚎哭声,谢宁隐隐觉得有些熟悉,探进脑袋一瞧,两个长着大胡子的青年正抱着程有民哭呢。</p>

太缺人了,程有民都带着学生来帮忙了。</p>

程有民掰了掰手下的两颗脑袋,没掰动,一抬头就对上谢宁看好戏的视线,顿时一气,指着谢宁道,“别抱我了,你们老师来了!”</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