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一梦华年181649(1 / 2)

后面跟着骑马一起来的大人也纷纷下田摸了摸这棉花,之前在匣子里看并没有那么震撼的实感。

众人心满意足的摸完棉花,然后才转道织纺,这时坐着马车来的老大人 们也来了。

陈晚娘一早便开始做准备了,因此等众人来了,便亲自领他们参观。

当看到织坊里用水驱动的纺车时都愣住了,“这,这纺车怎么这般大?”

他们不至于不认识纺车,可这般大的纺车还是头一回见。

除了这大纺车外,还有小纺车,但那也和他们印象里的纺车不一样,纺车不都是手摇或是脚踏的吗?

怎么还能使用水力?

谢宁便上前一一作解,大纺车用来纺麻的,小纺车则是适应棉纤维较短的问题改进而来的,直径较小。

机器纺纱她也能设计,除了气流纺,其他基本的机构形式还是离不开锭子和它的传动,只是由于机械的动力大,锭子数目更多,速度更快罢了,原理是不变的。

不过现在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动力方面的发展还未到那个份上,所以谢宁便将其挪后了。

众人看了棉花到纱线然后经过织造变成坯布的全过程,心情难以平复。

别人皇帝不知道,反正他头晕乎乎,身体轻轻的,仿佛飘在云端。

走至一小院门口,众人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与平日里不同的是,这读书声清脆悦耳,竟是女子的声音!

皇帝顿住脚步,没有问谢望之,而是低头问谢宁,“这是?”

“陛下,这是我和我阿娘在织坊里开的女学,在里面读书识字的都是织坊里的女工。”

说罢眼睛亮晶晶的看向皇帝,“陛下,虽然我说女子便是不识字也能为您所用,为国效力,但我还是更愿意她们能够多读几本书,学的多一点,也可以为您与朝廷做更多。”

然后看向后面的众位大人,谢宁的声音铿锵,“众位大人比我年长许多,读的书也更多,肯定比我对大周平静湖面的下的波涛汹涌看的更清楚。

北晋和西理虎视眈眈,都想将大周拆吞入腹,而陛下励精图治,才将大周经营到如今局面,繁华之下,我们不能忽略隐藏在暗处的豺狼。

棉能让更多贫苦的百姓安然度过寒冬,也能让我们驻守边疆的战士穿的更暖和,大周会越来越好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