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边境游牧民族的发展详情解说(二)772(1 / 2)

三国时代,进入我们视野的,反而是规模并不算很大的乌桓,不仅闹得很欢,东部的乌桓还成立了“三郡乌桓合众国”。

但很遗憾,一个的浪漫的人在一个更浪漫的人的怂恿下,在那个大冷天搞了一次浪漫主义拉练。

第一任鲜卑联总统檀石槐先生死后三年,黄天当立的天公将军张角张教主拉开了全国大乱的帷幕,沉寂了15年的大西北风云再起,西北独特性质的羌乱重燃烽烟,边章、韩遂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中平二年(185年),陇西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灵帝命皇甫嵩出兵,同时以张温为车骑将军,发幽州乌桓突骑三千至关内与凉州叛军交战。

结果因为待遇问题和矛盾积累,乌桓骑兵全都跑了。(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畔还本国)

上文引的是《后汉书刘虞传》,实际上,袁宏后来在《后汉纪》中给出的史料对原因描写更为详细:跟人家羌氐造反是一个原因,咱大汉把人家乌桓薅成葛优了。

张纯劝张举造反时指出:乌桓归附东汉后,作为雇佣兵已经给人家薅羊毛薅急眼了,内部的反汉浪潮积累已经快爆破了,非常值得利用!(乌桓数被征发,死亡略尽,今不堪命,皆愿作乱。国家作事如此,汉祚衰亡之征,天下反覆,率监子故)

这次的乌桓叛逃看上去其实不叫个啥,但从蝴蝶效应的角度来讲,却可以说是三国初期的一个关键性大事件。

因为率领这三千突骑的人,叫公孙瓒。(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假瓒都督行事传,使将之)

公孙瓒的性格和发迹背景上一季我们介绍过,从此这位辽西猛男开始了和乌桓不死不休的东北乱战。

结果乌桓和公孙瓒之间的恩怨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北的归属与袁绍统一河北的时间。

乌桓叛归后,和原泰山太守张举等人联盟大闹幽州,杀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乱军一度达到十余万。

张纯又引来了外援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前来帮场,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檄天下表示我要代汉,告汉天子避位,各级领导干部赶紧拜见新天子来。

张举的政治头脑让人很难想象这种人原来是怎样当上泰山太守的,但随后他便等来了老领导,汉室宗亲刘虞。

刘虞被灵帝授予幽州牧的批发分包权后,由于之前干过幽州刺史,在幽州工作时和乌桓的关系相当不错,乌桓和公孙瓒之间多了个刘虞做缓冲,一切也变得有了调和的可能,很快乌桓抽资,张举这个妄图代汉的可笑团体没多久也崩盘解散了。

乌桓各部参与这次短暂叛乱有一个间接的好处,辽东、辽西、右北平的三郡乌桓一度联合了起来。

一通战役打下来,各部落领导们会发现谁最有头羊潜质,谁最能代表同志们的利益,各部族在战斗中凝结了鲜血的友谊,血与火的战争永远是松散个体间的粘合剂。

虽然刘虞后来一度分化了这个联合体,但随着190年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他的侄子蹋顿上位后,这个雄才大略的接班人又一次把三郡乌桓统一了起来。

三郡乌桓之所以会走向统一除了蹋顿本身的能力之外,还有一定的时局客观原因。

刘虞在内战中被公孙瓒反杀,当时公孙瓒麾下军队的军力之强盛还是很可怕的,出于和公孙瓒的世仇关系,乌桓内部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想要跟公孙猛男死磕。

与此同时,乌桓内部也趁着汉末大乱开始得到了相当规模的汉族人口。(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

在袁绍的儿子们被打跑后,跟着袁家远迁东北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多万户。(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

虽然后投奔过去的这些汉人并不一定会被蹋顿吸纳为己用,但人口的大量涌入尤其是有着先进生产力的河北人民流向东北,都客观的升级了蹋顿乌桓的政治结构和基础经济建设。

亲爱的咱们读历史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落后民族腾飞前的接收移民问题,也一定要树立一条概念:没有任何民族和国家是凭空突然崛起的!

他一定是得到了大量的“意外之福”!

一个国家和政体的突然崛起有三个要素:

1、制度建设;(秦得魏国商鞅)

2、大量的高水平人才;(优势国家出问题后的人才涌出)

3、大量的人口基数和财富积累;(优势国家出问题后的人口涌出;暴力劫掠后的横财;两强相争后得到了溢价红利)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无论中外,“落后者”在弯道超车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先进者”身上得到了上述三要素的“意外之福”!!!

不要信采访粉饰后的那堆“人定胜天”,通常是电视台不让播的那段最值钱。

再说深一点,推及到我们生活中,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比尔盖茨”。(钱不知何处而来的,永远都是困扰年轻人的一个谜)

如果你在和他深交一段时间后,仍然看不明白或是问不出来他是如何快速发家致富的,那通常有两种可能:

1、他的营生见不得人;

2、他的营生以迷惑为起手式。

无论是那种可能,我们都要远离他了。

因为你很有可能是他的“意外之福”。

史载,蹋顿在接手袁尚,袁熙后,边境各部长老已经开始将他比作冒顿了。(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顿。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这其实是个相当有含义的信号。

冒顿当年能够驰骋大漠是因为匈奴在他手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政治共同体,冒顿说的话在北境是相当好使的,整个草原能在老冒的带领下拉出40万骑兵吓唬老刘。

乌桓也迎来了自己民族共同体的巅峰。

这个时间长度是16年。

直到公元206年,一统河北的浪漫曹老板在更浪漫的郭嘉的怂恿下,在大冷天奔袭乌桓,然后迎来了已经自信很多年的浪漫蹋顿。

乌桓因为是公孙瓒的世仇,所以袁绍跟他们玩起了通婚,这些年关系相当不错。

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当时基本成为乌桓自治区,统称为三郡乌桓,辽西单于蹋顿最强,是袁绍哥们,袁尚哥俩就逃那去了。

接下来,进入了郭嘉先生专场。

打乌桓是很多人反对的,理由是袁尚如丧家之犬,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一趟太远,刘玄德现在已经在刘表那站住脚了,万一他窜动刘表袭击许昌咋整?

郭嘉再次站出来给曹操宽心:打你的!刘备想恶心人不假,但刘表那不会放心刘备的!倒是咱们打乌桓,胡人必定认为咱们不会打,必能一鼓而定!袁绍对胡人有恩,只要袁尚活着,就一定是隐患!

曹操同意了。

郭嘉的这个建议目前来看是没问题的,刘表和刘备的关系被他算的很准,袁家哥俩和乌桓也确实应该消灭,而且打他们此时来看并不困难。

乌桓的老巢在柳城(朝阳县),当时去辽宁地区的行军路线是从无终(蓟县)出发,沿着滨海大道过碣石(昌黎北),再穿越辽西走廊,叫做“傍海道”。

曹操为了扫灭乌桓此时已经开挖了幽州运河为后勤做准备,自呼沱水入泒水开凿了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入潞河开凿了泉州渠将粮道通向大海。

物资能从中原源源不断的运到北方,沿着傍海道,大军一边走,船一边运,沿途的后勤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是,那一年天公不作美。

五月,曹操率军到达无终,不久开始下雨。

北方的雨按理来说下过就完,但那年大雨没完没了的。

那个年代,到了山海关,基本上就算世界的尽头了,基础建设是很差的,那个年代也没有过剩产能给你满世界修八车道。

文明边缘的道路往往是需要老百姓们自己走出来的。

结果就是这没完没了的大雨把入关线路给浇垮了,泥泞低洼,车马舟船全没戏,曹军走不动了。

人家那边也早早得到了消息,乌桓人开始在辽西走廊的必经之路上设防。

按理说,天时不在,你该认命撤兵了,不过这个时候当地的豪族田畴献策,说还有一条小路可以到柳城!

有一条出卢龙塞经平冈至柳城的五百里西汉故道可以到。

这条道路年久失修,需要在崇山峻岭中开辟新路,而且沿途条件极差。

但曹操决定,接着打!

与此同时,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军缓慢,乌桓早晚会知道!不如抛弃辎重,只带精锐部队神兵天降去!”(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本来曹操此时决定再打就已经很不正常了,因为路不通的情况下军队是非常脆弱的!结果郭嘉表示脆弱不要紧,咱们要更加放飞自我,把辎重都扔了!咱来个千里袭人!打他个出其不意!

等你到那的时候早半死不活了!你还怎么出其不意!

历史上这种案例只要成功了你放心一定会名流千古的!

因为死了999个,竟然还活下来1个,这还不该大书特书吗!

曹操此时五十多的人了,又浪上了!

曹操认为郭嘉说的真好,豪气干云的过把瘾去了!(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曹操亲自带队,带着精锐扔了辎重杀向辽宁,开始了五百里的惊悚越野,自卢龙塞(遵化喜峰口)经白檀(承德),平冈(辽宁喀喇沁),穿越鲜卑人的王庭,最后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 此时已经是农历八月份了,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已经上班了,曹老板却进东三省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