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六)870(1 / 2)

军户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军户家里多余的成年男丁,就叫余丁。

大明采取世袭制,在没有被三杨搅和,拿走粮仓之前,当兵的还是人上人。

那时候,当兵不但光荣,还是吃皇粮的啊!

况且,边境线上的这一圈,除了福建等几处,粮食权已经被拿走之外。

大部分地方,粮仓还在卫所手中掌管。

因为是世袭制,这些军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最低等的“小勋贵”。

只要一直对外发动战争,军户就是实际得利的一方。

说个难听的分配现实:

土地归了国家,金银珠宝归了皇帝、勋贵。

军官们一人分几头牛,当兵的一人分几只羊……

再不济,还能落个羊腿啃啃啊!

只要不嫌丑,捉住的女人,带回来就是老婆。

这是不是实情?

朱祁镇一直都在对外发动战争,这些军户能少了好处?

人家自然是会支持他的。

——毕竟有利益么!

在四十年前的靖难之役中,勋贵做了什么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吧?

只剩下贴身护卫的朱棣——被勋贵抬到南京,坐在了龙椅上。

朱祁镇出事,顶层勋贵几乎被屠戮一空,文臣又用粮食大权,控制住了边将。

军方无法直接帮助朱祁镇……

但是,人家安排几个“余丁”逃亡——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八万人不可能是正规军。

因为大明是不缺马匹的。

八万缺少战马,只能当步兵的人——这八万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余丁。

文臣能够拉拢武将,逼他们放弃朱祁镇——前提就是拿到粮食大权,掌握了武将的命脉。

勋贵又被屠戮一空。

在没有勋贵带头的情况下,那些军头们,就只能安排余丁,来帮助朱祁镇。

或者说——是站队!

当勋贵被清洗一空,边将又被文臣控制住之后,武将们只能派遣余丁帮助朱祁镇。

朱祁镇虽然失势,谁又能保证——人家不会东山再起呢?

大明永乐帝,就是前例啊!

朱棣都被逼得装疯卖傻了,最后还不是绝地翻盘?

也许有人要问——军官派遣余丁到来,就不怕文臣知道了吗?

因为在这之前,文官根本就管不了武将,武将自然不怕得罪了文人。

更何况文臣管不了余丁啊!

余丁——国家不发粮饷,自己耕作军户田,还要上缴收获的一半,给国家。

文臣用什么条框来约束他们?

造反?

谋逆?

我尼玛,按照大明律——就算坐实了谋反又怎样?

——领头的杀了,胁从者充军!

在余丁看来:

“就算你文臣真抓了我们,判了老子的罪,老子也还是军户啊!

咋,你还能给老子迪奥咬了?”

再说了军户——户籍在五军都督府,可不在户部!

文臣有什么权利去管军籍的人?

退一万步说,就算失败……

无非是从北边边关军户所,调到南方边关充军罢了!

转来转去,还是老本行——人家怕个卵?

……

这就是八万步兵聚集在朱祁镇身边的真相。

这就是明史记载,也先有八万步兵的唯一真相!

…… 喜宁去了京师一趟,立刻给也先献上送朱祁镇去南京的主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