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怀城(1 / 2)

怀县的县衙所在地,名曰怀城。

怀城位于常州府西南,全县地形略似筲箕,南、西、北三面高,中部低,朝东倾斜开口,直至常州府,而这一开口却是一个沃野百里的平坦平原,让整个怀城与常州府连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江南鱼米之乡。

据传,怀城因戌而名,这里的苗民、土家世代混居,甚至还有少量羌族。

南朝陈天嘉三年,朝廷平蛮,镇压了当地作乱的少数民族,许多苗人羌族成了野人,这也是武陵野人的根本来源。

与此同时,朝廷在怀城屯兵置戌,又因戌址位于沅水东,故又名怀东城。

其实,怀城位于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沅水环绕武陵山脉而流,彻底将怀城驱离到了雪峰山一侧。

所以,这次沅水洪峰,铁家寨等沅水西岸的闾镇,就成了孤岛,由于本身经济欠发达,道路不通,再加上洪水淹路,背后又是武陵盗寇和野人,面前是泱泱洪水,真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

怀城境内靠雪峰山一侧,峰峦重叠,溪河众多,而且矿藏非常丰富,如果铁拐知道有矿,甭提心里该多美。

这里盛产铜、铁、石煤、石灰石等矿物,而且农作物非常发达,当今圣上文韬武略,当年南伐百越之后,将那里的高产水稻带回了中华大地,后来有人拿种子在江都、常州府等南地靠北一带试种,居然大获成功。

因此怀城的水稻非常出名,最是丰产、甚至可以媲美川蜀。以前偏僻的小县,现在已经是大隋非常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了。

历史在某一刻,悄然发生了改变。

随着隋炀帝南逃江都之后,杨广居然没有被宇文化及吊死,而是在江都建立了南隋政权,历史从此走向了不同。

至此,南隋北唐划江而治的政治格局彻底形成。

南北对峙,导致常州府战略地位瞬间提升,以前爹不亲娘不爱的常州府,由于位于长江中段南岸,又有武陵雪峰山脉的天然屏障,这里突然成了帝国最重要的三大防御要地之一。

江都、渝城、常州三大防区,是阻挡北唐铁骑的重要军事设施和屏障。

作为常州府前线的大后方,怀城如今的地位也跟着提升,圣上南巡访广成子那年,怀城便重建城防,如今的怀城城墙高约近丈,厚约两米,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兵城。

同时,怀城墙还在东西南北分别设立四大门,再加上背靠雪峰山,颇有些战略要冲之势。

不过,怀城依然是个偏僻的小县城,人口尚不足五万。

怀城县令姓李名进,字仕林,大业六年进士科中榜进士,原是湖北襄阳人氏,官途一路光明,但中了进士之后,父母相继去世,于是李进无奈在襄阳老家整整丁忧了六年之久,成为整个大隋朝的小小奇迹。

六年之后,朝廷念他孝悌无双,没有等待补缺,就直接赐下署丞,从九品,李进也没有辜负朝廷的厚望,在下署丞这个职位上干的是有声有色。

或许,李进生不逢时,正是官路升迁的关键时期,圣上却南巡了。

这可苦了李进,这种大形势之下,谁还管他一个小小下署丞;可李进毕竟是一个能够考上进士的聪明人,圣上南巡之后,整个中原地区兵荒马乱,那时候北唐尚未真正立国,整个关中地区和河北江右之地,打成了一锅粥。

于是李进稍一思考,便卷上铺盖携家人一起跟着圣上南巡,不管怎么说,南边或许会被人家打过江,继而团灭。

但如果呆在襄阳老家,兵荒马乱的,怕没过江就被那帮悍匪割了狗头;说实话,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进士,在这个乱世,武力上真的很吃亏啊!

再说,留在襄阳,北唐的乱臣贼子岂会认他这个前朝进士,说不定还会以前朝余孽杀鸡儆猴。

就算不杀头,人家会承认你这个前朝进士吗?如果不承认,自己也实在没信心再重新考个北唐进士啊!

思前想后,李进义无反顾的跟着圣上南渡。

直到杨广南巡在江都站稳脚跟,清点了一下跟随的南巡人数,这一点不要紧,跟来的人着实不少,其中就有那个挺出名、丁忧六年之久的进士李进。

杨广真是老怀甚慰啊!心想:我杨广也不是不得人心啊!

于是赐李进县丞官职,这可是真正的从七品的实权职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