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剿匪进行时(1 / 2)

众偏将被范思辙的气势怔住,不知如何回答。

关一刀却不怒自威,将沙盘合上,从座位上站起来。

“听范县丞的意思,是在怀疑我以剿匪之名,敛取钱财?”

范思爽朗一笑,“当然不是。我是想说,对于剿匪之事,我可以助将军一臂之力。”

关一刀摸着自己的长须,摆了摆手,示意众将坐下。

又命人搬了把椅子给范思辙,“说说看。”

范思辙将自己手绘的地图摊开来,说道。

“前几日我到各县探查,沿途询问路人,都称近日无劫道之事。同时,各县县衙也称并无此类报案。”

偏将一听,脸上挂不住了,瘪着嘴要发作。

这人说来说去,还是认为没有匪患!

这岂不是在无视各位将士们的努力?

范思辙脸上并无戏谑之意,只是认真的说道,“这说明劫匪已经被剿匪军震慑,不敢下山作案了。”

他轻点地图上的两处,继续说道。

“据我推测,残匪能藏身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靠近南诏的盘水峰。此地山高谷深,常有瘴气弥漫,将军只要在山脚探查一二,就知道是否有人藏于此处。”

关一刀听到这里,忍不住点点头。

这被遮住的沙盘,正是这盘水峰附近的地形。

刚刚他们也在讨论如何攻坚盘水峰。

可范思辙话锋一转。

“不过我认为,这劫匪并不在盘水峰。一是此地野兽颇多,离城镇太远,躲在此地生活不便,很难藏那么久。二是附近没有官道,劫财困难。”

“所以我认为,将军苦苦寻找的最后一撮山匪,就在此处!”

说着范思辙双指点在临安县和清安县之间的山峰处。

“此地山路潮湿,行路困难。附近的百姓都不愿意走这条路。况且此地山路只有一条,分别连着清安县和临安县。”

“如今清安县衰落,就更没人走这条路了。”

关一刀将纸放下,微微一笑,对范思辙说道,“这套分析看似合理,实则是纸上谈兵罢了。”

他打开沙盘,将沙子堆成双峰的形状。

“这两座山峰之间的鞍部平缓、植被稀疏,多是杂草野花。中部多是茂密竹林根本没法住人,难道他们躲在山脚处?”

“关将军所言极。”

范思辙向众人解释起来。

山匪多月没有作案,却能在山中苟活,是因为山匪少量多次的出山,在临安县购买物资。

这山路难行,货物稍微多一点就无法运送。

而且山中溪流仅此一条,若想长期生活,必须靠近水源。

根据这几点逻辑,山匪能藏匿的地方很明确。

范思辙自信的伸出手指,在沙盘里画了个圈。

“劫匪,就藏在此处。”

一位偏将提出疑问,“不过在山脚藏匿的话,岂不是很容易被发现?”

“若是山匪依旧蒙着面,拿着砍刀,自然是很容易被发现。”

范思辙抖了抖自己的衣服,继续说道,“但如果山匪穿着寻常百姓的衣服,在竹林中拔笋、沿路采摘菌菇的话,没人会注意到。”

范思辙站在沙盘前,手持一根细长的指挥棒,声音清晰而有力。

他一边指点着沙盘上的地形,一边详细地分析着战术。

“诸位请看。”范思辙指着沙盘上的一条蜿蜒小径。

“这条小路最符合条件。山匪们认为这里大隐于市,不易被发现。但正是这一点,将成为我们的优势。”

将士们凝神聆听,他们的眼神随着范思辙的指挥棒移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一些将士不时点头,或是低声讨论,对范思辙的分析表示认同。

范思辙继续说道:“我们最好在这里设伏,利用夜色和地形的优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

五月初七。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