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选择的实力(1 / 2)

“前辈这个问题我能够回答,但是回答的一定是不够完整的。先不说蓝星有很多种修行方式,就单单只是华国的修行体系我也没办法知道全部,不过,既然前辈您想知道,那我当然会将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前辈您也知道,就往小了说,即使是所有人都修行一个修行体系,他们的功法也不一样,更别说统一蓝星这么大的世界的修行体系了。但我实际上是没怎么离开过琼省的,自从被白华剑选上成为候选人之后,就受到了不小的限制,直到踏入金丹,但没想到,还没畅快地杀几只妖兽,就被崔元仁给抓住了。”

“前辈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诉苦,只是说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基本只是知道关于华国修行体系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他的体系,即使涉猎一些,也不确定真假,说了容易误导您,还有一些地方,如果说错了,那是因为我学艺不精,希望前辈能够谅解。”

白凌锋十分谨慎,对面的是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大能,而且前面已经擅自试探过了,即使对方完全没有反应,就好像是完全没听出他的意思,但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应该继续试探了,有些事情都是有度的,一次就够了。而且不仅不能再试探,还得尽心尽力回答对方的问题才行。

但是由于这个问题白凌锋他确实只能回答一部分,为了不被秋后算账,他还尽量摆低了自己话语的重要性,用网络上的话就是已经提前叠好了甲。

“无妨,你但说无妨。其间对错我自会甄别,既然是我主动问的,只要是无心之失,就不会胡乱怪罪于你,但你要是存有坏心,那我也绝不会留情。”柳凉末学着大人物的口吻说道,但心里没有半点装逼成功的喜悦,只是有一种尴尬地抠出三室一厅的感觉。

果然,cos那种仙风鹤骨的大佬,对于我这个年纪还是太早了,除了中二还是中二……

“既然前辈都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好再推辞了。那我就为前辈讲一讲我知道的关于华国修真体系的知识吧。现在的华国修真界,把境界分成五层,分别是,引气、筑基、金丹、元婴和化神。”

“引气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开始修行的重要标准,虽然正常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吞吐周围的灵气,甚至有些天赋异禀的普通人在没开始修行之前就不自知地容纳灵气,但真正完成引气的标准是有意识地引导灵气灌入身躯,绕着奇经八脉走一个体内大周天。”

说着,白凌锋稍微留意了一下眼前的大能,虽然依旧看不到对方的面容更别说表情了,但直觉告诉他对方的情绪没有变化,他的心里也更有底气了些。

“筑基则是在引气的基础上,让灵气多次绕行周天,并且逐渐融于体内,为后续的境界打好身体的基础。”

“而金丹,需要继续吸纳灵气绕行周天,不断将灵气压缩在丹田,然后把身体当作鼎炉,将自己的精和气,用自己的神识烧炼,在脑部汇聚,将三者合而为一。三花聚顶之后,需要将熔炼的精气神下沉到丹田里,进一步与早就已经压缩容纳的灵气结合,当两者的融合达到临界点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天地雷劫,在渡劫的时候最后淬炼一次,便可以结成金丹,从而脱胎换骨成仙。”

“引气、筑基和金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就能够涵盖修真的一生了,因为金丹之后,每一步进境都极其艰难,即使只是想要晋升一个小境界也是难如登天,或许这就是逆天改命的必然吧。不过其实金丹也已经足够了,因为从生命层次来说,金丹已经算是‘仙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五谷了,只需要天地之气就可以维持生命。”

“这是前面两个境界做不到的,不过,大部分金丹还是宁愿吃饭,特别是吃一些富有灵力的食材,这些不仅能够避免自己吸收的天地之气因为需要维持体征而消耗,还能增加自己每天吸收灵气的量。实际上,大部分修真者都是这样的,即使真的能够辟谷,也还是每天吃点灵力食材,特别是高境界的强者,毕竟越强的人维持每天的生命需要消耗的能量也越多。”

“至于金丹之后的元婴和化神,我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金丹,后面都是我根据一些典籍和自己的推测总结的,如果有错漏之处,望前辈海涵。”白凌锋对柳凉末恭敬行了一礼,没什么,只是还在继续“叠甲”罢了。

“理论上来讲,在结成金丹之后,还需要继续运行体内体外大周天,吸纳灵气为金丹的养料,然后金丹就会不断成长变大,最后到达限度的时候,便需要再次沐浴在天地雷劫之中,金丹在外界天雷的刺激之下,破壳成婴,就成了元婴。”

“至于化神,除了也需要度过雷劫之外,其他的我就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了,希望前辈原谅。”

不对啊,这蓝星的修行很不对劲啊,光听白凌锋讲的,前面两个境界跟神迹大陆的引气相差无几,就连名字都差不多,但是从金丹开始,走的路就很不对劲了,虽然很像天元境界,但是实际上差别很大,而且元婴不就是变着法子容纳灵气么,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从金丹变成元婴这样的质变呢?反观神迹大陆,就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化神虽然不知道详情,但应该依旧是吸纳灵气后出现的一种质变,有意思啊!

“你说的还不错。”,柳凉末先夸了对方一句,然后继续提出问题,“我已经大致了解了如今世道的情况,可是,在我未闭关之前,即使修真者的数量没有那么多,大部分还是在秘境里面,但没有完全销声匿迹,至少普通人也是能够有所耳闻的,为何如今,修真者大多龟缩在秘境里,而且超凡事件也逐渐减少,对普通人的态度也如此谨慎了?”

这个问题柳凉末老早之前就想问了,但一直没想好该怎么问,即使对方因为领域和威慑,没办法那么轻易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里面的问题,但是太离谱的问题也是会有隐患的,但现在他结合前置信息和自己本身的推测,问出了一个“绝对”没问题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他能知道以前的修真者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自然是通过神话传说来推测出来的。神话即使虚构的为多,但是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能够流传这么久自然有它的历史原因。

这点好像看着跟现在社会的志怪见闻一样,两者或许有其相似性,但是要考虑到古代和现代老百姓信息的传播速度的差异。现在的信息流通速度,遇到怪事拍个照传到网上就算修真者能够洗脑也来不及了,即使能够封掉撤回,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总会留下一点痕迹。但古代不一样,从前的车马慢,遇到超凡事件,事情的传播速度也慢的很,只要不是那种危及范围极其广的事件,老百姓能够记下来并且编成故事,那自然是因为修真者没有特地去管这些罢了。

返回